趙愛兒自幼修道,對尊卑沒有什麼概念。而黃月英年齡小,外加整日沉浸於機關之術自然也是如此。隻有蔡琰知書達禮,對尊卑概念很了解,深知趙愛兒管理下人過於鬆懈,可也不好意思分說。而公孫婷今日之舉恰到好處,蔡琰也是順水推舟。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梅花與鬆、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誌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這時的梅花品種,當係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而胭脂梅正是此中翹楚,公孫先恬不知恥的灌醉蔡邕,從蔡邕後院強行帶走了一大半,最後蔡邕親自上門鬧得公孫先不得安寧,最後還是天子出來解圍,贈與蔡邕《史籀篇》的大篆孤本,才安撫了蔡邕的怒火。
四女賞梅,看著滿園梅花,大才女蔡文姬不由得悠悠念起了詩經:“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悠悠然恰似,輕入耳如鶯鳴柳。好一首摽有梅,好一個蔡文姬。
三女麵帶笑意看著黃月英,把黃月英羞得滿臉通紅,粉拳輕垂蔡琰,嘟著嘴說道:“昭姬姐姐竟然拿我打趣,羞煞我也。”
蔡琰微微一笑,說道:“婉貞,當著姊妹們也別羞怯。等夫君凱旋歸來之時,就是爾等成婚之日。”
“哼,阿邪這小子,也不跟你圓房就跑去疆場了,忒不夠意思了。”公孫婷性格爽朗,語不驚人死不休。
趙愛兒、蔡琰掩麵而笑,真可謂一笑生百媚。
黃月英聽罷,更是把頭埋在了胸前,也再不抬起來了。
趙愛兒停住銀鈴般的笑聲,開始勸慰著黃月英。蔡琰也是拉著黃月英的手,道歉解釋。公孫婷則撫摸著黃月英的長發,掩麵而笑。最終,還是把黃月英從尷尬羞澀的處境中拉了回來。
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在召南地區,每逢仲春之時,當地的媒官便讓未結婚的大齡青年去幽會。是青年女子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以尋覓幽會的伴侶。
大概意思是:梅子都紛紛落地了,樹上還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請不要耽誤良辰。梅子落地紛紛,枝頭隻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到今兒切莫再等。梅子紛紛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快開口莫再遲疑。
蔡琰觸景生情,加上黃月英與公孫先婚事不定,也不是為了打趣黃月英,隻是單純的抒發情懷。可黃月英靦腆異常,不似公孫婷爽朗灑脫,不拘小節。又不似趙愛兒不染鉛華,超凡脫俗。畢竟,月英還是個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