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重回天坑(2 / 2)

故地重遊,百感交集,連小阿當可能也回憶起過去的經曆,將一身小肥肉緊貼在我腿上。

盧岩也從後麵翻了出來,頗有些玩味地長長哦了一聲,我回頭看他,“之前劉東西跑的時候,我們是來了這裏!”

盧岩像是沒有聽到一般,皺著眉毛看著眼前的水麵出神,不知道在想什麼。

眼前水麵極為廣闊,頗有接天之勢,周圍山壁崢嶸,就在一片死灰的山壁之間,一張栩栩如生的巨臉就鑲嵌在山壁之上,臉中間一個大洞,將原本安詳的表情襯得十分掙紮狂亂。

王大可指了指那張臉,“我們就是從那裏進來的。”

那張臉少說也得有十多米高,眉眼口鼻纖毫畢現,若說是這岩壁中自然生成的,根本就令人無法相信。但是這裏我們也來過,灰白枯老的岩壁之上是絕對沒有這張臉的,隻能說是這臉早就被雕刻出來,後來有用什麼方式掩蓋起來。而之前被猛烈撞擊,遮蓋的材料脫落,這才將這張臉露了出來。

當然這隻能是我的猜測,這張臉不知道雕刻於多麼久遠的過去,說不定是自然生成的石灰岩或者是沉積的砂岩覆蓋。我的腦中自然生出一尊巨大的雕像陷入海底的景象。更說不定…………

我打了個哆嗦,強行製止了心中關於化石的猜想,這種想法太過於無稽,簡直都不容於幻想之中。

王大可卻饒有興趣的跟劉東西討論起來這個地方的風景,對遠處的小山向往不已。我看著碧波之中亭亭玉立的岩筍苦笑,不知其中那個世界安好。

經過這麼兩個月的沉澱,水已經變得很清,甚至還有遊魚穿梭,看起來清涼的很。但我們都知道這堪比海深的水中有怎樣可怖的風險。

我們要找的石骨就在這水下岩石之中,但我們卻在沒有潛入的辦法。之前劉燃卿恐怕就是從這裏進入天坑,然後再通過類似於那個樹洞之類的通路進入山中。幾十年前張國慶無疑也是走的這個路線。而此刻天坑已毀,水中凶險不可過人,我們該怎樣才能尋找到石骨?

正在思索之中,劉東西卻突然道:“先不要想那麼多,我看這水中遊魚甚肥,不如先弄點來吃,好好休整一下再做商議!”

此刻也沒有別的辦法,休整卻是必須的,大家自然是沒什麼意見。劉東西從包裏掏出一包魚鉤魚線,十分麻利地串鉤上線,以兩個能量棒中的葡萄幹為餌轉手就甩進了水中。

王大可很反常地新鮮的不得了,坐在劉東西旁邊問東問西,眼睛卻不時瞟向盧岩。我心說你這樣恐怕把魚都得嚇跑了,還釣個毛,但這樣看著也挺有意思,便不去管他們,自己找地方歇了。

這個洞很有意思,看起來構造很像是某種野獸的洞穴。我記得一般野獸都會將洞口開口向下,以免灌入雨水,而在向上進入洞口之後又會有一個向下的陡坡,目的是為了及時排出廢氣,保持空氣充足。

如果這是個野獸巢穴的話,那這野獸會有怎樣的爪牙,竟能在這堅硬的岩石中挖出這種四通八達的巷道。想到這裏我就有點不自在,好像有個什麼野獸就要從洞裏探出頭來一樣。

這個時候,王大可發出一聲歡呼,魚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