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浴火重生(1 / 2)

有宋一代,自從溫州被朝廷辟為通商口岸,甌江上便熙熙攘攘都是來往的海船,官府為方便夜晚時船隻出入,在江中的江心孤嶼上建了兩座寶塔,按方位命名為東塔和西塔。

每當夜幕降落,值守的人就會在東西二塔裏麵燃起篝火。那赤紅的火光透過塔壁的拱形窗口,映照在塔身四周的飛簷翹角上,遠遠看去,兩座寶塔就像兩擎律動巨大的火焰,無論狂風還是暴雨的夜晚,這炎炎火焰一直沒有熄滅過。

在兩朵火焰的中間,坐落著一座古刹,名為江心寺。

此時,在寺內一間狹促的禪房內,佛燭高照,香煙繚繞。

四十一歲的大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陳宜中坐在一張簡陋的竹編椅子上,神色落寞又拘謹、雙眉緊蹙,身體前傾望著自己身前的一張禪床。

禪床上躺著一位弱冠少年,正是他的獨子陳炎。

陳炎全身蓋著薄薄的被絮,兩眼翻白,身體抽搐,手舞足蹈,滿口夢囈,不知在說些什麼。

旁邊一位須眉皆白的老和尚,卻是這江心寺的主持覺遠大和尚。覺遠看著陳宜中因為極度緊張而微微顫抖的雙手,安慰道:“陳丞相,我看小施主吉人天相,必將挨過了這一劫!”

十多天前,蒙古大軍壓境,宋帝趙顯(宋恭宗)才六歲,掌權的太皇太後謝道清和大臣們商定向蒙古統帥伯顏獻地乞降,派使者向元軍送去了傳國玉璽和降表,但是伯顏斥退了使者,由於宋朝的左丞相留孟炎已經棄官出逃,伯顏指名要右丞相陳宜中來才能來洽談投降的事。

當得知伯顏指名道姓要自己去談判的時候,因為救亡圖存無望而倍感心力交瘁的陳宜中思忖道:“我這一去元營,簽下降表,恐怕隻會背負後世的留罵,既然已經無法扶大廈於將傾,何不泛舟江湖圖快活,不再理睬這是是非非了呢!”

那一夜,陳宜中摘下自己的烏紗帽,高懸官印,攜帶家少從臨安城東門出去,登上了航向家鄉溫州的海船。

海上十來天,最讓陳宜中頭痛的就是他的獨子,今年十九歲的陳炎。因為不滿陳宜中臨陣脫逃,陳炎幾次威脅他要回船臨安抗擊元軍,不然就跳海輕生。

陳宜中隻好叫隨扈加緊了對陳炎的監護。

到了甌江,家鄉就在眼前,一船人這才放鬆了警惕,沒有料到陳炎趁大家不注意躍出船舷,跌落在了這寒冷冬天的江水中。

幸虧是江心寺幾位善水的寺僧聽到呼救聲,不畏冰寒,在刺骨的江水中救起了陳炎。

----------------------

碧波淼淼,落日融融。

朦朧中,陳炎發覺自己在平緩的江水中隨波逐流,那夕陽的餘光還在浪濤間灑下了片片金光,他驚恐的發現自己的身子在慢慢下沉、下沉,離那些金光越來越遠。

後來,不知哪裏伸來幾隻強而有力的手臂,托舉起了陳炎,帶著他離開了水麵。

他隻覺得自己就像是騰雲駕霧一般,不知被這些手臂架到了哪裏。

“咚、咚……”

一陣暮鼓響起,耳邊飄來一曲清澈的梵音妙樂,如同醐醍灌頂,讓陳炎的軀體無比的舒坦自在。接著,一束束強光穿過陳炎薄薄的眼皮,在他的視網膜上瞬間綻放出霞光道道。

陳炎猛地睜開眼睛,坐起身體。

他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明亮的鬥室裏,四周紅燭高照,牆上掛滿觀音化身像,一位和尚正在吟誦著悅耳動聽的佛經,那聲音似乎就是自己方才在夢中聽到的梵音妙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