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佛嶺,就是樂清的大荊鎮,這個大荊鎮是個軍鎮,號稱溫州十三寨之一,一直是溫州廂軍的鎮守之地。為首的是一位姓劉的步軍都統,這位劉都統遠遠的看見佛嶺上一隊人馬浩浩蕩蕩過來,以為是蒙古兵和台州兵馬來襲,未及細查,就攜帶細軟潛逃回老家去了。
主將一走,剩下的幾百人也作鳥獸散,文天祥等人到來大荊鎮的時候已經是個空鎮,隻剩下幾個老弱殘兵跑也跑不動,那也不想去,留著守在大門洞開的寨子。
陳炎見到宋兵如此鬆垮,未經攻擊就都沒了蹤影,情不自禁搖了搖頭,為自己扶宋滅元的中興大業擔憂起來。
牟天與看看文天祥和陳炎等人人困馬乏的樣子,再看到文天祥和陳炎分別腿上和肩上負了傷,特別是文天祥那條簡單包紮的大腿鮮豔淋漓,一看就是傷勢較重。
他就向杜滸建議道:“這裏往西不遠,有個地方叫暘穀嶴鄉,鄉裏居住著一位鄉紳叫鮑叔廉,與我是多年的好朋友,為人尚義而好交友,我聽說他最近散財求賢,想要招募義士抗擊元兵,這次南撤本來就是想去和他結盟的。而且這個鮑叔廉自號草堂居士,精通歧黃之術,我想差人邀請他過來為文丞相治病。”
杜滸看見文天祥大腿上創口很大,箭矢很深,有些擔心地道:“這一來一去,要花費不少時間,不如我們現在立即帶文丞相前去尋醫問藥。”
擔架上的文天祥聽說鮑叔廉是個忠義之士,正在家鄉招兵買馬,心裏動了結識的念頭,就對陳炎說道:“炎之公子也肩部受傷,還有幾位勇士都有負傷,既然路程不遠,我們何不結伴同去,免得那位鮑先生帶著藥石來回奔波。”
陳炎點頭稱是,叫上藍海洋等人抬著文天祥和幾位重傷員,在牟天與的帶領下向著暘穀嶴方向前進。
這暘穀嶴地處被譽為“東南第一山”的雁蕩山的支脈上,一路上古木參天,怪石嶙峋,風景格外迷人。
陳炎等人到了一地勢險峻處,幾個人正想拾級而上,忽然路上閃出幾條精壯漢子,逼視著牟天與等人發問道:“來的是什麼人?”
牟天與指指身後的文天祥,躬身道:“這位是大宋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大人,我是黃岩牟天與,與你們的鮑寨主相熟,麻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文丞相負傷,特來請求鮑寨主醫治。”
那幾條漢子中一位為首的,一聽牟天與的話,看看他身後那些擔架上的傷員,拱手道:“原來好漢就是鮑寨主經常提及的牟天與先生,既然文丞相等人受傷了,這救人如救火,還是快快跟我前去見過鮑寨主。”
說完那漢子對著其他幾人吩咐了幾句,就領著牟天與和陳炎等人往寨子裏麵走。
陳炎跟在那漢子後麵,經過了一條崎嶇的山路,前麵豁然開朗,隻見一大片平整的田地上,已經開滿了一望無際的油菜花,七八個垂髫孩童正在裏麵嬉戲流連,眼前的景象讓陳炎想起以前讀過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來。
到了一排木屋前,那漢子把一夥人引進了一間寬敞的廳房裏,就去向鮑叔廉稟報去了。
陳炎幾個剛剛坐下,就聽到門外腳步聲急促,有個爽朗的聲音響起:“真的是天與兄來了嗎,還有那文天祥丞相的事情,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