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在事業上缺乏進取心,無所作為,也不求有所作為,自己看不起自己:“我天生不如人”,“我能有這個樣子就不錯了”,等等;還有的人因為生理上、智力上的缺陷,對生活和前途感到渺茫,意誌消沉,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甚至沮喪地輕生……
這些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一種消極的精神狀態,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心理原因,他們都有同一種自卑“精神”病。在他們的心理和精神上,自卑感就像細菌一樣,時刻都在侵害、威脅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使得他們常常處於抑鬱、消沉、淒冷、無聊的情緒當中;使得他們在生活麵前,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抬不起頭,挺不直胸,邁不出步子。顯而易見,要使這些人得到思想和精神的解放,勇敢地麵對現實,走向生活,關鍵的問題是要在心靈中鏟除自卑賴以滋生的溫床,不要被自卑絆住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並非生來就是英語天才。小時候,李陽隻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害羞、內向,不敢見陌生人、不敢接電話、不敢去看電影,甚至做理療時儀器漏電灼傷了臉也不敢出聲。1986年李陽考進遠在大西北的蘭州大學工程力學係。進入大學後的李陽,生活沒有出現亮色,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李陽名列全年級倒數,英語連續兩個學期考試不及格。
大學二年級上學期即將結束時,李陽已是13門功課不及格,他覺得很丟人,告訴自己必須從灰色的生活中突圍出來!他選擇了英語作為突破口,發誓要通過4個月後舉行的國家英語四級考試。
這時的李陽,也像別人一樣,開始大量做題。很偶然的一次,李陽發現,在大聲朗讀英語時,注意力會變得很集中,於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園的空曠處去大喊英語,直到把曆屆四級考試題脫口而出。十幾天後,李陽來到英語角,別人很驚奇地說:“李陽,你的英語聽上去好多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李陽想:這樣大喊大叫也許是學英語的一個好方法。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廢,李陽約了他們班學習最刻苦的一個同學每天中午一起去喊英語。在蘭州大學的烈士亭,李陽和他的同學頂著凜冽的寒風,從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在當年的英語四級考試中,李陽隻用50分鍾,就答完了試卷,並且成績高居全校第二名。一個考試總不及格的李陽突然成為一個英語高手,這一消息轟動了蘭州大學。
初嚐成功的李陽,從此開始邁上奮發進取的人生之路。他發現,在大喊的時候,性格開始發生改變,內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點在大喊的過程中被擊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記憶更加深刻,自信逐漸建立起來。
1992年,李陽來到廣州,在1000多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考到了廣東人民廣播電台英文台。很快,李陽成了一名英語新聞主持人,成為廣州地區最受歡迎的英文播音員和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最年輕的會員。隨後的幾年,李陽得了個外號“萬能翻譯機”,曾創下過1小時400美金的口譯紀錄和每分鍾8000港元的廣告配音紀錄,超過香港同行,成為廣州最貴的同聲翻譯人。
李陽正是從自卑中走出來,才有了今天的“瘋狂英語”。
一個自卑的人,時常輕視自己,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差,並因此而苦惱。具有自卑心理的人表現為孤立、離群、抑製自信心和沒有榮譽感,使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甚至受到周圍人的輕視、嘲笑或侮辱。在心理學中,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現為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偏低,因而使人憂鬱、悲觀、孤僻,總覺得自己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對於自卑者,他們事事回避,處處退縮,不敢拋頭露麵,害怕當眾出醜。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它能夠導致一個人頹廢落伍,產生心理扭曲。
1951年,英國有一位名叫弗蘭克林的人,從自己拍得極好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之後,就這一發現做了一次演講。然而由於生性自卑,又懷疑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後來他放棄了這個假說。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裏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分子結構,並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從而標誌著生物時代的到來,二人因此而獲得了1962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可想而知,如果弗蘭克林不是因為太自卑,而是堅信自己的假說,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會以他的名字載入史冊。
可以看出,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由此可見,自卑是束縛個人發展的一條繩索,是人生最大的仇敵。我們隻有相信自己,正視自己,才能讓自己慢慢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