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從不幸中走出自我(1 / 3)

上帝有一天心血來潮,來到他所創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農田的麥子結實累累,感到非常開心。上帝本來以為他不會被認出來,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過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個在麥田裏的農民輕易地就認出他來。農夫趨上前向上帝請安,說:“仁慈的上帝呀!終於來了。這五十年來,我沒有一天停止祈禱,企盼你的降臨,終於來了。”

上帝說:“五十年來你都在祁禱,到底在祈求什麼呢?”

“我總是在祈求風調雨順,祁禱今年不要有大風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幹旱,不要冰雹,不要有蟲害,可是不論我怎麼祁禱,總不能如願!”農夫說。

上帝回答:“我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風雨,創造了幹旱,創造了蝗蟲與鳥雀,我創造的是不能如人所願的世界。”

農夫跪下來,吻上帝的腳:“全能的主啊!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諾我的請求,隻要一年時間,不要風,不要雨,不要烈日與災害,別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給我一年的時間?”

上帝說:“好吧!明年如你所願。”

第二年,農夫的田地裏果然結出許多麥穗,由於沒有任何狂風暴雨,烈日災害,麥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農夫興奮不已,歡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時刻,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裏竟然沒有結出一粒麥子。

農夫找到上帝,問道:“仁慈的上帝,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搞錯了某些部分?”

上帝說:“我沒的搞錯任何事情,一旦避開了所有的考驗,麥子就變得無能了,對於一粒麥子,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風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蟲是必要的,它們可以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人的靈魂也和麥子的靈魂相同,如果沒有任何考驗,人也隻是一個空殼罷了。”

上帝是公平的,因為上帝給了我們幸福的同時,也賜予了我們不幸。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麵對不幸,我們要學會從不幸中走出來。

被人們譽為“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的傑克·倫敦,就是一位苦難造就的偉大作家。

1876年,傑克·倫敦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一戶破產農民家庭裏。他10歲左右時,父親就破產失業了。從這時起,他便不得不分擔家裏生活的憂愁。他走街串巷當報童,到車站卸貨車,到滾球場幫助人豎靶子……總之,為了活下去,他什麼都幹,把掙來的每一分錢全部交給家裏。正如他後來所說:“差不多在早年的生活中我就懂得了責任的意義。”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他是一個不幸的人。

14歲,傑克·倫敦小學畢業,進了一家罐頭廠當童工。後來又到麻紗廠看機器,到發電廠燒鍋爐。在工廠裏,他飽嚐了資本主義製度下童工生活的苦難:每天在非人的條件下工作十八九個小時,直到深夜11點才能拖著疲勞不堪的身子回家。後來,他在回憶這段生活時,憤慨地說:“我不知道在奧克蘭一匹馬該工作多少鍾點”他說自己成了“勞動畜牲”。這發生的一切,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幸的。但是,他也隻有接受命運給他的不幸。

1893年,傑克·倫敦17歲時,受雇到一條小帆船上當水手,動身到日本海和白令海去捕海狗。海上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可是,這次航海卻增加了他的見聞,也磨練了他的意誌,成了他後來寫作一係列海上故事的生活基礎。不久,他因為“無業遊蕩”被捕入獄當苦工。又一次的不幸發生在他身上。

傑克·倫敦出獄以後,刻苦自學。但由於家裏一直太貧窮,他直到18歲才上中學。緊接著,又因為生活維持不下去中途退學。1896年,他20歲時,靠自修考上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可是,隻讀了一個學期,便因繳納不起學費退學。失學後,他一麵在洗衣店做工,一邊開始業餘寫作,希望用稿費來彌補家用。可是,當時稿費不僅低,而且時常拖欠。有時候,他為了馬上得到稿費,甚至要跑到雜誌社與出版商幹上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