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追尋的到底是什麼?你有沒有試著去尋找答案?
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觀,不了解自己的本質,忽略對真我的認識,那麼,心靈的迷失,人雲亦雲的隨波逐流,就是必然的後果,也就擺脫不了蕭伯納所說的這種循環論式的痛苦。太強的功利觀,也許會造就一大群傑出的工程師、律師、醫生、企業家和政治家,但卻會讓他們缺少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對生命的熱愛,終究導致對生命意義的懷疑,而你的人生將以失敗告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音樂家必須演奏音樂,畫家必須作畫,詩人必須寫詩,這樣才會使我們感到最大的快樂。是什麼的角色就應該幹什麼樣的事。這樣才叫做真正的自我實現。”的確,人有多種需要,而層次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對於這種需要,我想就算是被認為“一無是處”的人也有這種需要,否則他會有何處快樂可言呢?因此,人的一生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
一隻烏鴉看到一隻老鷹抓小羊,非常羨慕,便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鷹抓小羊來了,可烏鴉的本事兒讓人實在難以恭維,不僅沒有抓到小羊,自己反而被牧羊人給活捉了。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
“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多麼讓人警醒的一句話啊。是啊,這隻烏鴉是真的不認識自己了,不然自己怎麼會去模仿老鷹呢?
所以說,一個人能夠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古希臘巴那斯山入口處的巨石上,鐫刻著這樣幾個大字:認識你自己!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類的最高智慧就是認識自己。
就像一個人為了愛他人而必須了解那個人和他的真正需要一樣,人必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便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自我的價值和真正的快樂是什麼,並認識怎樣才能實現這些需要。
然而,人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到世間,看萬物,看他人,卻看不到自己;可以看得到別人的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看到別人的貪欲,卻看不到自己的吝嗇;看得到別人的邪念,卻看不到自己的愚癡。人,可以認識世界,認識曆史,認識社會,認識親戚朋友,就是不能認識自己。所以,你很難看到一個人時常抱怨自己、怨恨自己、指責自己或檢討自己。人一般總是為自己的想法、欲望或行為尋找理由和借口,也就是首先理解自己,起碼是諒解自己。這應該說是人的一種本能,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人的這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是無可厚非的,但人若將這種本能無限膨脹起來,總是自以為是,那麼他便進入了誤區,他就很難客觀地認識社會和他人,同時也就很難客觀地認識自己。
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了他的徒弟一塊石頭,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但師父說:“不要賣掉它,隻是試著去賣。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隻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最多能賣多少錢。”這個門徒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這當做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隻不過是幾個小硬幣。門徒回來後說:“它最多隻能賣得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隻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高興地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一千元。”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問問那兒的人但不要賣掉它。”於是門徒去了珠寶商那兒,他們竟然願意出5萬元。門徒聽從師父的指示,表示不願意賣掉石頭,想不到那些商人竟繼續抬高價格——出到10萬元,但門徒依舊堅持不賣。他們說:“我們出20萬元、30萬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隻要你賣!”門徒覺得這些商人簡直瘋了,竟願意花大筆的錢買一塊毫不起眼的石頭。
門徒回到禪寺,師父拿回石頭後對他說:“現在你應該明白,我之所以讓你這樣做,主要是想培養和鍛煉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場,那麼你隻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