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 / 2)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藝術

作者:左金星

摘 要:課堂氛圍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數學課堂氣氛,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氛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研究表明,製約課堂氣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構建良好課堂氣氛的各種要素,隻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整合為良好的課堂氣氛,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

(一)最佳的教學心態。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曆曆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淨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隻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形成。此外,還要善於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製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加籍華裔江紹倫教授指出:“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係……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係相比,學校裏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係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三)發揮教學的藝術魅力。

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正確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數學教學藝術的獨特魅力,將數學知識的科學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藝術的形式訴諸於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化,抽象的材料具體化,靈活調控課堂教學節奏與進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時而出現疑問,時而得到啟迪,時而產生頓悟,時而獲得成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有困惑、有驚訝、有焦慮、有激情、有歡樂的起伏跌宕的情感變化過程,成為一個認知與情感和諧發展的過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中,我們見到許多教師都善於利用數學遊戲、啟發談話、學具操作、童話故事等方法,在課始就抓住學生的心,誘發學生求知的渴望心理,使學生在感染下,躍躍欲試地進入新課學習,從而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