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探索(1 / 2)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探索

學科研究

作者:盧燕秋

摘 要: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對培養學生以創新思維思維為核心的創新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培養方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發展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特別是對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中學數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我們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呢?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做如下幾點探討。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涵

所謂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為了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通過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利用,從而獲取特別的、新穎的處理方法與結果的能力。

所以教師要了解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二、培養創新性思維的途徑

任何一門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誕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創造性思維,並需要借助創造性思維去研究和發展。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若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做的是使自身樹立起創新思維,大膽突破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方式,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定為主要教學任務之一,然後與教學實踐充分結合起來以便於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地大膽創新,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當教師具備了創新意識後,才能夠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建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鬆、愉快、活躍的氣氛,為學生開發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首先,應極力避免引起學生害怕的心理壓力。製造和諧寬鬆的氣氛,自由的環境,害怕會阻礙學生通向新的思維,不利於發現和創新。其次,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行、民主的師生關係,使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若教師的創設意識淡薄,製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係,則無益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跨世紀的學生,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適時地列舉數學史上的不少來源於直覺思維的數學發現,同時運用直覺思維把演繹式的教材體係,還原為生動活潑的數學創新活動,突出過程性教學,讓學生體驗到“處於發展中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直覺思維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激發自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使學習獲得成功,首要的是樹立信心和勇氣,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學生有勇氣和信心戰勝困難,勇於創新,這本身就是創造發明的良好開端。例如在圓錐曲線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在講授完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後,有的學生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在這三中曲線中,隻有雙曲線有漸近線,我們可以利用漸近線畫圖,那麼能否利用漸近線去解決一些問題呢?這時我們就可以借機啟發學生,漸近線是兩條直線,那麼在直線中斜率是很重要的,在畫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雙曲線的開口大小是隨著漸近線的斜率而變化的,所以就可以利用漸近線的斜率來判斷一條直線與雙曲線的交點問題,一個本來是二元二次的問題在此就被輕鬆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