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流熱點,緊跟市場龍頭
大盤一轉好,個股機會多多,初入股市的人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得眼花繚亂,這個盤小績優,那個題材豐富,甲股強莊控盤,乙股進軍高科技,哪個都有漲的理由,哪個都值得買,但手上的資金就那麼一點點,此時,就得縮小擇股範圍,100個機會中放棄99個機會,抓緊其中最好的一個。此時,從主流熱點中選取龍頭股無疑是多快好省的一種擇股策略。
每一輪行情都有一個主流熱點,都有一個主攻板塊。曆史經驗表明,在一輪中級行情中,緊緊把握該輪行情的主流熱點,緊跟市場龍頭股,往往能取得超過大盤的收益,例如1997年炒作績優股時應緊捂四川長虹,1998年炒作重組股則應在重組股裏淘金。主流熱點往往具有以下的優點:
(1)行情啟動的時間最早。主力板塊一般在市場最沉悶的時期揭竿而起,成為多頭反擊的急先鋒,如在1999年,從4月底起以長安信息、大唐電信為首的網絡股、科技股率先啟動,成為穩定大盤的中堅力量。兩板塊果然成為該輪行情的主戰場,因此投資者在本輪行情中應首選網絡股、科技股的龍頭。
(2)主力介入最深,一般會形成良好的板塊炒作效應。某個板塊或個股爆發力度,取決於主力介入的深度。從走勢上看,主流板塊雲集了各路莊家,主力普遍介入較深,有備而來,可謂“蓄之愈久,發之愈急”,主力的深度介入,為展開大行情提供堅實的基礎。而一些超跌類個股長期運行在下降通道內,短線資金倉促建倉,吸籌不充分,雖有補漲行情,但持續性不強,機會較難把握。
(3)行情持續性最長。作為一輪中級行情的領頭羊,主流熱點、市場龍頭持續性往往較其他股好,隻要龍頭振臂一呼,其他莊家紛紛呼應。例如網絡股一成為市場熱點,本來無網絡題材的莊家紛紛挖掘這方麵的題材,向網絡大家庭靠攏;科技板塊一走俏,上市公司紛紛宣稱進軍高科技,接力棒不斷由這個莊股傳到另一個莊股,對行情起到前赴後繼的作用。
(4)市場輻射性最廣、號召力最強。如5.19行情中網絡股的星星之火,使科技股、通信股、超跌績優股呈燎原之勢,眾多個股唯網絡股馬首是瞻,網絡股已成為市場的核心和靈魂,成為最有號召力的個股和板塊。在網絡帥旗指引下,多方大軍衝鋒陷陣,各板塊輪番表演,演化成一輪轟轟烈烈的中級行情,市場發生重大轉折。
投資者在把握市場熱點時,應注意熱點會時時變換,龍頭亦會經常“皇帝輪流做”,某一板塊的龍頭出現調整時,往往意味著該板塊將陷入調整,此時宜及時從該板塊中撤離。
巧用“相反理論”
股市中通常是賠多賺少。如若按照常規的思維方式、操作思路,通常難以避免成為虧損的一員,要想賺錢需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選股思路。證券理論中有個“相反理論”:操作宜盡量與思維相反,即你忍不住要賣股票時應買入,當你看到市場火爆欲追買時宜賣出。莊家往往逆著大眾思維,進行反向操作,不按常規出牌,讓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莊家進場時往往是行情極度低迷、或是重大利空出來之際,要出貨時則往往是好消息滿天飛,活靈活現,不由得你不信。
例如,在報表出來時,大家的習慣思維是見利好出貨,因而不論該股的業績、送配如何,隻要報表一公布,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先落袋為安”;看到哪家預告虧損,大家的習慣性動作亦是趕緊逃命,股價往往大幅下挫。主力已摸透了人們的心理,不再按常規出牌:績優報表出來後先借勢洗盤,嚇跑跟風者,然後再大幅拉抬;績差報表出來後順勢打壓,讓股價大幅下挫再趁機吸納。如ST白雲山1998年的年報一出來,全年虧損8億多,成為“虧損冠軍”,舉“市”皆驚,人見人怕,主力正是在市場恐慌之際大舉進場,在市場尚未回過神之際即大炒一把。深圳機場(0089)1999年中期每股收益0.415元,幾乎相當於1998年全年的收益,且有每股10轉增5股的題材,習慣了“見光死”、見利好出貨的股民迅速出貨,自以為聰明的投資者卻“聰明反被聰明誤”,該股僅縮量調整數天即迅速企穩回升,主力似乎並不想“見利好出貨”。
溫故而知新,再來看看1999年公布中報的個股走勢,有研矽股(600206)1999年中報每股收益僅0.11元,引發斬倉盤湧出,事實證明聰明人做了傻事,在利空出來後敢於進場的“傻子”都大有斬獲。
要想取勝,需用自己的分析判斷,在個股利好出來時,最好懷著警惕的眼光,看看有無陷阱;在利空出來時可怕手稱快,此時或許機會正悄悄地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