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蘇秦(1 / 1)

蘇燦起身看著窗外回憶著曾經先從我爹說起吧,我爹蘇秦是漢族人士出身於公元337年,為了燕國的利益及燕國百姓的安危考慮,曾經擔任六國宰相遊說六國合縱對抗秦國,這也讓身強馬壯的秦軍十五年之久不曾敢跨過函穀關攻打燕國,他憑著出色的才華及運籌帷幄的把控朝政動向,一切歸於他早年拜師魏國有名的辯論家王詡先生,就是後世學者稱頌的鬼穀子大學士,我爹跟王詡先生數年學成之後便出門遊曆大山名川各國,希望通過自己練就的一腔熱血和口才能某得一官半職,但是卻一無所獲窮困潦倒的回到家中。馮淑儀問道那蘇秦伯伯後來怎麼樣了,蘇燦轉頭看看她理理自己衣袍待我慢慢道來,爹在家的時日真是覺得自己度日如年,自己的父母包括妻子仆人都戲弄嘲笑他,覺得他是搬弄是非惹口舌之爭來謀生簡直是癡人說夢,還會惹禍事殃及家人,更是對他不聞不問,這樣使得爹身心受到極大打擊,他自己決心重振旗鼓做出一番驚天大業來給他們看看。從此他發憤圖強的讀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自己老師王詡先生批閱過的西周開創者薑太公的手書(陰符)。

得到此書後他開始悉心專研吸取裏麵的知識精華進行現有國情的改進,在一年以後他個人覺得所學有成,便首要目標定在了洛陽求見東周君主周顯王,但是周顯王聽身邊大臣對他的為人評價不高,又再次安排身邊親信密探查出他是務農出生,身前也未有什麼光輝事跡,更是對爹瞧不起也不信任他的能力,後來爹多次上宮門遞拜帖求見周顯王都置之不理拒絕見他。在東周才能未被認可便西行來到了秦國,當時秦孝公剛去世繼位的是秦惠王贏駟,爹便遊說秦惠王吞並列國稱帝位而統一治理天下蒼生,這樣可以降低天下戰亂來減少黎民百姓的苦難和死亡率。

但是秦惠王覺得根據秦國當時的國情狀況來看並不適合做這些事情,並且秦惠王贏駟因商鞅這次變法分割了傳統貴族利益,商鞅更是鼓勵平民開荒建立軍功來打破世襲壟斷,更因執法的嚴厲懲罰了秦惠王還是太子時兩個老師的鼻子,就這樣商鞅的做法激起了貴族及秦惠王的怨恨,剛好秦孝公的落幕讓商鞅失去了政治庇護,秦惠王需要殺死商鞅來穩固朝堂,順便平息貴族因損失利益帶來的怒氣。商鞅的死成為一件政治舞台上的犧牲品,剛好緩解了大秦朝廷及新舊貴族之間的內部矛盾,所以秦惠王贏駟並沒有采納我爹蘇秦的合縱意見和建議,他認為現在的整個秦國上下要團結一致修養生息,穩固囤積糧草加強國內軍隊戰鬥力和改進士兵的作戰方式,等待一切時機成熟軍隊安排妥當首先得處理平凡受西部義渠國騷擾的秦國邊境,這才是秦惠王目前要解決的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