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這個造劍書譜我是知曉一些的,這本書也的確傳承到了父親的手上,可是由於北燕的亡國,姨媽我也對這事件不知所蹤,就連現在都不知遠方的親人,如今可否在世可否安好。對了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不知道能否幫得上儀兒你的忙,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小時候我特別的喜歡粘人,尤其是爹爹外出辦事歸家,那真是一天到晚都得粘著他,誰也趕不走。可是有一天管家焦急跑來說道,老爺不好了,最近這批剛出爐的劍有問題,曾經我們賣出去的貨,說不上削鐵如泥,起碼削拳頭大的樹,那是一劍必倒。可如今這批劍拿給試劍師傅測試,削拳頭大的樹,劍身倒是未斷,但是劍鋒兩側的邊緣會有小點缺口,老爺這批貨是皇家點名急要啊,如今出了這等大事,我們所有人都擔待不起呀。其後爹爹讓我去阿娘院子裏玩耍,說有要事需要處理,我呢就死活不讓爹爹走,抱著他的一隻大腿,哇哇大哭就是不鬆手,最後爹爹沒有辦法就說,小賴皮我拿你真沒辦法,爹爹帶你一起去,莫哭了可好,我破涕為笑拍拍小手說道,走咯!走咯!跟爹爹一起玩去咯!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去製劍房,因為有阿娘和奶娘在,她們都說那裏是男人待的地方,女子去了對自己的名節不好,會被人說閑話的,可我不知為什麼,後來就特別喜歡去那裏,或許是看到工人用一塊普普通通的石礦,慢慢打磨出來變成一把有價值的刀劍,會感到很開興,當時爹爹趕到現場,便對打磨師傅說,刀劍的硬度與韌性是一項兩難的過程,所以往往造劍師傅就要取得硬度和韌性的最佳平衡點,任何一把刀劍韌性好的會彎曲,硬度高的會斷掉,所有好刀要寧彎勿折。爹爹還說刀劍的好壞不能單獨用硬度來衡量,像砍刀的好壞主要還是要根據它的重心和長短來區分,那麼它硬度和鋒利就沒有那麼重要,若是太硬則易斷,若是太過於鋒利則容易出齒口,若是你想要做戰場上的刀劍,或許就得像爹爹所說的,普通製造刀劍的材料加上鋼材,就是打磨師傅們所說的夾鋼工藝,合成在一起以後,刀要在不同的位子分火候提煉,簡稱之為淬火,便可以做到刀身比較有柔韌性,刀刃呢也比較耐磨。一把好的寶刀或是寶劍,無非就是根據鑄劍師的喜好設計,但是也要根據用劍人的用途,其次就是設計者的開刃方式,火候的掌控,劍身的長短及它的重心和重量也比較重要,不同用途的刀劍,衡量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無論什麼用途,隻要是鑄劍師的設計根據使用人的需求,把刀劍的用途設計得相當合理,並且火候和材質拿捏到極致,那出來的這個成品,就世間上不可多得的寶刀寶劍,所以姨媽我能知道的東西就隻有這些了,其他的東西還得靠儀兒你自己去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