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1 / 2)

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

作者:金東琦

摘要:根據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對PLC應用技術課程進行改革。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入“項目導入,現場教學”的方法;選用教學軟件;改進實驗、實訓方式等方麵作了積極探索,力爭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PLC應用技術;項目導入教學法;教學改革;能力培養

可編程序控製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是在繼電器控製和計算機控製的基礎上開發的產品,自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首先研製和使用可編程控製器以後,世界各國特別是日本和德國也相繼開發了各自的PLC。目前在工業自動化控製領域應用廣泛,PLC及其網絡被公認為現代工業自動化3大支柱(PLC,機器人,CAD/CAM)之一,其在工業控製中的應用普遍程度成為評價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標準之一。根據發展形勢及需求,PLC技術現已成為各類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是在從事PLC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該門課程的應會知識,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提高PLC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筆者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教育認識規律和學生及其課程特點,筆者將教學過程設計為3個教學階段。

1.1 初級階段—培養興趣,提高認識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始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高職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對不感興趣和複雜一點的問題采取拒絕接受的態度,所以說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加深學生對課程的了解可以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筆者在每個教學循環開始的第一堂課上,一定要講清課程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了解PLC是現代控製設備中應用最廣泛、實用性最強、企業最急需的實用技術。列舉PLC在工業、農業及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例子,如:企業的生產流水線,城市的霓虹燈、十字路口交通燈控製、電梯控製、人工噴泉、自動售貨機,學校的數控機床等例子,使學生對PLC課程有所了解,讓學生感覺到PLC技術已在自己的身邊得到了廣泛應用。然後采用多媒體演示一個手動過程在使用PLC後實現了自動控製,比如自動門控製。第二堂課,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筆者組織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PLC在工廠中的實際應用,讓熟悉PLC的工廠工人介紹對PLC的認識,消除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

1.2 中級階段—項目引領,循序漸進

“項目導入、現場教學”的理論基礎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種教學方法是將工程實際項目引入教學,並貫穿於教學始終,用工程項目和任務引導出新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傳授知識時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有所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自編製、調試實用程序,模擬實現控製全過程,做到學以致用;應用不同指令、方法實現同樣的控製,做到融會貫通;最後通過實訓部分的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編製程序的體驗。筆者在教授計時器的應用時引入了8個小燈燈光控製實例,在後續的計數器及相關的功能指令教學中反複引用該實例並由學生反複實踐,知識由淺入深,程序結構由繁入簡,最後在使用運算指令編製該控製程序後,程序由原來計時器實現時的一百多行變成了十幾行,學生都覺得學習變得越來越簡單。

相比較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將指令一股腦兒講完,到最後才接觸實例,在幾十個指令的講解過程中,學生不知這些指令的用途和用法,便失去了興趣;這樣及時導入項目,現場實際操作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輕鬆愉快,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習的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