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彪悍的阿什庫(1 / 2)

直播區一片少有的熱鬧刷屏:

“主播快說說,鄂倫春在哪裏有旅遊的景區啊?”

“嗯,應該有旅遊景區的,主播,你這個百科全書快點給我們說說吧!”

穆羽笑道:“我還真知道有個鄂倫春旅遊景區,在H省H市的一個縣級市叫做新生鄉的石頭人風景區。

石頭人風景區距離鄉政府10公裏。它依山傍水,剌爾濱河從這裏流過,風光非常優美。夏季可順河漂流,冬季可趕馬爬犁。石頭人度假村以“烏力楞”為單位,建設民族部落,以“塔路”、“鐵克沙”、“邁罕”、“雅塔安嘎”四種“斜仁柱”為主要形式。“塔路”是用沒有加工過的樺樹皮苫蓋在“斜仁柱”骨架上,然後用繩索捆牢。“鐵克沙”是將樺樹皮加工成很薄的一層,在鍋裏蒸煮晾幹後,縫合起來,覆蓋在“斜仁柱”的骨架上。較之“塔路”,用“鐵克沙”覆蓋的“斜仁柱”內光線好,缺點是怕冰雹。“邁罕”是用三幅白布接成長方形的布蓬,搭在兩根豎起的木杆和一根橫著的木杆上,然後四角插上細木杆,將布蓬上的繩套套在杆上,“邁罕”就搭成了。“邁罕”是出獵時的臨時住所。“雅塔安嘎”又叫“恩克那力新哈漢”,與“斜仁柱”形狀一樣,是婦女分娩用的產房。

遊人看到的這些既能觀賞又能讓有能讓友人居住的小木屋,叫“奧倫”,進去看一看還是很有意思的。這棵高大挺拔的落葉鬆,距地麵兩米左右高的樹幹被砍去樹皮,在上麵畫一個臉形,用紅布遮蓋,這就是鄂倫春人崇拜的山神“白那恰”。新生鄉政府還準備選一處樹林較密的地方,建一處風葬點,顯示樹杈卡、吊棺、橫擔擔棺等幾種不同的風葬(也稱樹葬)葬式,使遊人了解鄂倫春人從前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民族熱情、豪爽、淳樸好客,鄂倫春人用“讚達仁”(山歌)和用“阿拉嘿”(舞蹈)歡迎你。

“那鄂倫春有什麼傳統節日沒有?”

“當然有啦!”

穆羽把鏡頭對準了那個叫‘阿什庫’的彪型大漢道:諳達,你來說說,你們都過什麼節呢?

一向粗狂、豪放的阿什庫麵對新奇的鏡頭竟有些害羞和不知所措,與之前的彪悍判若兩人,道:“春節當然也是俺們最重要的節日了,還有一個節就是‘古倫木遝’節。

帶著麅子頭帽子、上麵還有雄麅的鹿角、身穿獸皮的阿什庫明晃晃地出現在屏幕上,一種狂野的山林氣息撲麵而來。

觀眾們驚奇地尖叫著,興奮地無以言表,這真是毫無雕琢的、原汁原味的的鄂倫春獵人的形象啊!

“哈哈哈!看到了,真個彪悍啊!”

“我怎麼像是回到了遠古時代!”

“主播,你就說你現在的地理位置吧,胖子我要去,現在就去!唉,算了,我最怕冷了,我還是繼續看穆羽裝逼吧!”

哇,原來胖子吃天下這個土豪也上來了。

“胖子吃天下送主播一個翡翠吊墜!”

“書蟲妹妹送主播一個蜜蠟吊墜”

“白雪公主送主播一個瑪瑙吊墜!”

“黎家大公子送主播一個翡翠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