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則九重,孰營度之,圜道壇以諸崖青石為台麵,三層壇製,每層四麵出台階各九級,欄板,望柱也皆九或九的倍數,象征“天數”,整座圜道壇被基石墊就高於地麵四丈,從壇最後一層中間位置辟出一條長階大道,以漢白玉石鋪就
此刻的長階大道左右立滿朝臣,皆虔誠整肅,身著玄端配以素裳,以緇帶束之,係玉綬,戴玄冠,圜道壇第三層是著深衣以尚色為擺的舞者,第二層有捧著竽,笙,塤,築,擊打編磬,編甬鍾,擂鼓及吹號的奏樂師
而最上麵的頂層的則立著一身繁瑣祭服臉上黥滿黥紋的大祭司及多位執事,還有便是赤浮的帝後
雲桑帝看著對麵的白芷皇後,她同自己一樣身著祭服,自己為日繡,她為月繡,曜日明月間龍翔鳳舞,這樣可真好,他想
身為獻官的大祭司見時辰已到,便先行一拜,圜道壇上下皆隨他一拜全部跪下,行四拜禮,禮後,執事焚香,大祭司酹酒於香爐,立於四麵出台階旁的執事開始宣聲,奏樂師立即奏響迎神樂,下首第三層列隊縱橫為八的舞者,男子執盾,戚,女子執雉翟圍著圜道壇舞起八佾之舞
漢白玉階前雲櫟也是一身玄端,下擺為絳色,以緇帶束之,佩呈和白玉長環,戴玄冠,麵色端肅,他手中捧著準備獻祭的曦照帝姬,後隨四位執事登上了長階,八佾舞舞者*齊一,聲勢浩大,樂師所奏之樂,也忽如神靈歸兮,雲獸翻湧,又如熹微滿天,四季交換
以九卿之首身份立於長階前側的頤赦看著一直前行的雲櫟,抿了抿唇,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歸屬於皇姓的櫟王殿下,不愧是先皇嫡幼弟
而立於端王身後的時黍則是稍許好奇的望了一眼雲櫟懷中,那位傳聞中的“瑞星”,當今陛下與白芷皇後的嫡長帝姬----曦照帝姬,可惜包裹太嚴實,未看清什麼,隻覺十分瘦弱,想想又暗笑自己何時如此稚子心態
雲櫟已隨著樂聲步上三層圜道壇,他目光肅穆,異於平時言笑晏晏的樣子,雙瞳隻投注於前行階梯上,懷中的嬰兒也十分安靜,一雙黑眸沉於寂色,沒去探究周圍環境中的不明視線
行至最頂層時,執事迎於左右,他捧著曦照帝姬來到大祭司麵前跪於其前方玉墊上,奠帛被風吹的獵獵作響應合著祭樂,已有兩名執事來到帝後麵前為其斟酒,二位赤浮身份最高者步至雲櫟身旁將爵中之酒灑在前方內圓外圓組成的祭壇上
其後一名服色較深著執事服的太祝令隨於大祭司左側,開始讀祝位,此時的圜道壇,奏樂以止,八佾見停,朝臣皆跪,全場肅靜隻餘讀祝者一人之音,讀祝完畢之後繼續奏樂,舞八之佾,朝臣俯首,平身
雲櫟起身後,由四名執事圍著,每名執事手裏捧著一隻烙著四方諸景圖案的琉璃瓶,大祭司接過一執事遞上的無痕小刃,他那雙曆經滄桑的眼睛閃現一絲敬畏及激動,小刃滑過男子懷中嬰兒的手臂及指尖,兩滴血液流入準備著的琉璃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