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件事情,雷明宇自然是很清楚了,銀行也曾經組織過一些專家進行過討論,但至今都沒有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剛才我舉的是美國的一個例子,現在我再講一下我們國內的,西北的石油城銀山市,曾經是我們國家第一大石油工業基地,但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當地實體經濟已經瓦解,房價在全國房地產泡沫大潮中不升反降,現在一平米不過隻有百十元左右,雖然這兩個城市的例子比較特殊,但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從長期的觀點來看,房地產經濟的演化結果必然要與實體經濟相匹配,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房地產經濟的基礎是實體經濟。”
看到總理投來了鼓勵的目光,金帥繼續說道:“那麼我們國家的房地產經濟已經演變到了什麼程度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給出了這樣一個數據,去年年底,全國累積住房存量達到了2.2億套,而按照城市常住的家庭人口計算,戶均為1.22套,顯然已經供過於求。”
雷明宇想了一下說道:“你隻提出了城市的常住人口,但有沒有考慮到大批進城的農民工呢?”
為了製定這套方案,金帥對這方麵的數據可是掌握得非常清楚,聽到雷明宇提出的疑問,胸有成竹的說道:“按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統計,進城農民工大約為2.4億左右,按全國城市戶籍人口6.9億的數據,戶均3.13人,那麼所需要的住房不過才0.76億左右。如果進城農民工的住房條件略低於城市平均水平,比如居住麵積隻有目前平均的2/3,那隻需要0.5億套住房。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住房,不僅夠城市居民的居住,多出來5000萬套左右,完全可以滿足進城農民工的住宅需求。”
“那麼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的住房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金帥點了點頭:“無論按照什麼樣的數據,目前的住宅房都已經過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大量的小產權房未在統計範圍內。在有些城市,小產權房的麵積幾乎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根據研究資金來源於房產商的REICO工作室估算,最近五年間小產權房建築麵積約7.6億平方米,相當於同期城鎮住宅竣工麵積總量的8%,完全可以滿足近800萬-1300萬戶進城農民工的住房需求。這樣看來,進城農民工實際所需的住宅房滿打滿算最多不會超過3000萬套。而目前每年住宅房竣工麵積約8億平方米。如果按每套住宅80平米計算,住宅房的新增產能每年至少有1000萬套。這就意味著,隻需要3年的時間,所謂城鎮化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要知道,畢竟留守農村幾乎都為老弱病殘,2.4億進城農民工必然是最後的城鎮化對象。”
總理點了點頭:“要是按照你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目前建設的住房,完全可以滿足需求,那為什麼房價還在一個勁的上漲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房產的供給是足夠了,但需求卻不是那麼容易創造的。房產的有效需求在於人們具有足夠的購買能力,這種購買能力則需要人們具有足夠的收入條件。很多人以為,既然有數億的進城農民工,他們必然都會成為房產經濟繼續持續下去的有效支撐力量。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很多城市的空置房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都需要至少5年以上,乃至於十幾年的時間來消化,原因在於大多數的普通市民或居民並不具有購房的經濟能力。”
總理和雷明宇相互看了看,同時意識到金帥所講的已經進入到分配方麵的深層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