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餿主意(2 / 2)

金帥來到花都市後一直都很低調,除了必要的會議出鏡之外,從來就沒有接受過任何新聞媒體的采訪,一開始秦華林還以為金帥會拒絕這次采訪,卻沒想到他竟然答應得如此痛快。

“那咱們就同意他們的采訪。”

金帥笑了笑:“可以同意他們的采訪,但是要有三個附加條件,第一,我隻接受香港衛視經濟專欄記者的采訪;第二,采訪的範圍隻局限與經濟和金融方麵;第三,這一段時間我要下去調研,再過半個月才能安排這件事情。”

一開始秦華林看到金帥這麼痛快的答應了,還覺得很高興,聽到金帥提出的三個條件,就變得有些不自然了。這件事情他都已經答應過香港那邊,這突然推遲半個月,這可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情。

想再勸一下金帥改變主意,秦華林又覺得沒法開口,春節剛過,金帥去下麵檢查一下工作也是應該的,總不能讓金帥舍棄了正常工作安排,去接受香港媒體的采訪吧。

秦華林走後,金帥又拿起桌上的文件看了起來,大內參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金帥的注意,題目是:對新的曆史時期反腐敗的幾點建議。

一個專家建議,目前的反腐鬥爭形勢很嚴峻,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腐敗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曆史問題了,一些沒有暴露出來的貪官都走向了相當一級的領導崗位,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才形成了巨額的腐敗呆賬,對反腐工作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如果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對原來的貪官進行特赦,獲取他們對政治體製改革的支持。

提出這個建議的專家竟然是紀檢監察學院的一個副院長,這個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參與了反腐敗特別行動課題的研究,多次在內部的有關刊物上宣講他的這種理論。

這位副院長在文章中振振有詞的說道:他的這一個建議來源於香港的經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廉政風暴迅速席卷整個香港。當時香港警界非常腐敗,許多警察因此被判入獄,因為這個原因,香港警察對廉政公署的做法非常反感,雙方甚至經常發生衝突,兩個單位的關係勢同水火。

廉政公署因為受到民眾的大力支持,依然鍥而不舍的推行廉政風暴,終於激化了矛盾。三年之後的十月份,部分香港警察上街遊行,後又衝進廉政公署總部大打出手,一時間全世界為之震驚。

麵對著來自於警方的巨大壓力,時任港督麥理浩隻好發布緊急特赦令,除重罪需要展開調查的案件外,對當年一月一日前,香港警察犯下的貪汙罪行不予追究,由此而減少了改革阻力,香港由貪腐嚴重的地區,一躍成為亞洲最廉政的政府。

金帥厭惡的把這份文章丟在了一邊,想了想又拿了起來繼續看了下去。無獨有偶,還有幾位著名的經濟學和曆史學家也支持這位副院長的意見。他們的理由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由於權力含金量的不斷增加,腐敗在官員中呈現易發多發的態勢,由此形成了巨額的腐敗呆賬。

這兩個專家還列舉了多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共算出來的腐敗呆賬總量是極其巨大的,他們甚至還估算,僅憑我們國家目前的司法隊伍和設施,要想處理這些腐敗存量,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是處理不完的。

更讓人感到滑稽的是,這些所謂的專家還建議中央,腐敗呆賬存量大的難以處理、無法消化,應該盡快解決腐敗的存量問題,把貪官汙吏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深化體製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用特赦促進政改,跟貪官做一筆政治交易,化腐朽為神奇,廢物利用才能解決反腐敗所遭遇的阻力。

“胡說八道!”看到這裏金帥再也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這些所謂的專家都是怎麼想的,竟然能出這種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