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薄雲天的抗日史詩
作者:仲呈祥 張金堯
在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的鴻篇巨製——電視連續劇《二十四道拐》,是近期抗日題材電視劇中的成功力作。該劇講述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中國東部已經落入日寇之手,國際援華物資就隻有通過西南邊陲的滇緬公路運送到重慶等地抗日前線。這條史稱“史迪威公路”的滇緬公路就成了戰略物資運送的大動脈,而其東段的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盤山公路就成為其“咽喉”要衝。這條運輸大動脈能否正常為前線“輸血”,成了敵我雙方決戰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時,日特“王雅琴”接到了“封路”委員會“最後一擊”進行徹底破壞的指示,國軍上校團長梅鬆也接到了軍事委員會務必保障“咽喉”和天塹暢通的命令。於是,一場“斷”與“保”的生死決戰就此在貴州晴隆小縣城展開。觀罷此劇,深感《二十四道拐》歌頌了個人之於國家的浴血忠義、大敵當前同仇敵愾的民族大義、得道多助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國際道義,可以說是一曲義薄雲天、深具史詩品格的精神讚歌。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核心內涵,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電視劇《二十道拐》雄辯地證明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劇中的國民黨上校團長梅鬆,其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黨秘密黨員,戰爭中英勇負傷,“退養”大後方,卻以特派員身份執行著守衛“二十四道拐”和盤江大橋的艱巨任務,在土匪何麻子的“掐脖子”、劉顯龍的奚落刁難、大哥梅山被日特扣為人質等等艱難困苦前越挫越勇;劇中的劉顯蘭,本來家族殷實,卻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禍福,擔任著晴隆警察糾察隊女隊長,美麗正直的她在與日本特遣隊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劇中的戈國華,作為中共貴州省工委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堅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時,又不得不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可以說,在日本一番又一番的轟炸中,在與日本高級女間諜生死較量中,《二十四道拐》中以梅鬆為代表的英雄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得以充分展現,即使在山大王“黑三”那裏,在“保住國才能保住家”的樸素的動機下,其個人之於國家的忠義也逐漸純粹、真摯起來。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外敵當前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華民族往往能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地伸張同仇敵愾的民族大義。近年來,隨著受眾的曆史觀的越來越全麵、藝術欣賞水平的逐漸提升,創作者與受眾已經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達成了新的審美約定,那就是在反映抗日題材電視劇中,不僅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中發揮的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而且在一些電視連續劇裏還全麵審視曆史、還原曆史,以兄弟般的手足情再現了包括國民黨軍隊曾有的正麵抗戰的曆史功績。雖然國共兩黨抵牾多年,但在偉大的抗戰勝利後,同仇敵愾的精神在當下又不計前嫌地在藝術作品中傳承著,電視劇《二十四道拐》就反映了這種全麵把握曆史的抗戰觀。劇中的梅鬆,雖然其真實身份是“中共的秘密黨員”,但是就整個電視劇32集長度中,其主要身份還是國民黨上校團長,其守路保橋的武裝力量主要地還是那些國民黨的生死兄弟如張強、趙義、李萬吉等。雖然何麻子與日本特務狼狽為奸,但“二當家”的衛易卻也知道“什麼事都可以幹,就是幫日本人的事不能幹”的民族大義的道理。可以說,諸如做籌糧籌款工作的秦縣長、燒火做飯的桂花大嫂等都是阻止日軍先遣隊實施炸橋毀路破壞活動的重要力量。在電視連續劇《二十四道拐》中,可以看到,大敵當前,不同身份歸屬的人們已經彙聚成了一條中華民族的抗擊日寇的精神洪流,表現了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抗擊侵略、救亡圖存的共同意誌,以獨具藝術魅力的中國電視劇藝術,奏響了中國人民鐵骨錚錚、共赴國難,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二十四道拐》以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傳承了全民族抗戰精神,昭示了抗戰勝利的榮光屬於具有民族大義的全體中華兒女的曆史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