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的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把成功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不具備,過分自戀和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這種自負情緒不但不能成就事業,反而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要掌控你的情緒,就要適時低下你高貴的頭,切勿剛愎自用,否則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
自負就是“負”自己
有一個人生就一雙“飛毛腿”,跑得特別快,而且經常以此在人前誇耀。有一次,他家被盜,他連忙跑去追賊。看到賊人背影時,他高喊道:“別跑了,你說什麼也跑不過我!”沒多久,他果然趕過了賊人,但還一個勁地跑下去。半路上有人問他跑得這樣急幹什麼,他說追賊。又問他,賊往哪裏跑了,他得意地說:“我早就趕過他了,看,現在連他的影子也看不見了!”
這是一個比較誇張的笑話。現實生活中,這樣自負得已經變傻了的“飛毛腿”應該不會存在。然而,雖然這是一個漫畫似的人物,可是卻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了他的自負心理。自負心理就是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氣傲的人,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有的固執已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自負的人一般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他們經常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太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對人缺少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門庭冷落。
在現代生活中,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應得到優待。於是他們在擇業過程中,總是抱著自負自傲的心理。麵試時,誇誇其談,海闊天空,給用人單位留下浮躁、不踏實的印像,使用人單位難以接受。
在自負心理的支配下,不少大學生的擇業觀念不正確,心理定位偏高,結果高不成低不就,遲遲不能落實單位。看到別人都簽了約,他們常常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對社會、學校和他人懷有不滿情緒,有時甚至向相反方向發展,出現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從而不敢應聘求職,結果“負”的還是自己。
自以為是,盲目自滿
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密斯和科恩在連續5年追蹤調查了500名15~45歲的美國男子後認為,新聞媒體整天吹捧世界軟件業巨頭蓋茨和“美國在線”董事長史蒂夫等人奇跡般致富的“成功”事件,使許多人患上了“蓋茨崇仰症”。
調查發現,不少年輕男士崇拜蓋茨、史蒂夫,渴望像他們那樣迅速成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網絡、寬頻和持有股份上,在辦公室一泡就是一天,足不出戶;他們大多非常執著,似乎犯了一種“執著病”,不是認為自己相當不錯,就是感到自卑,成天自責、狂飲;他們還願意掏空存款購買瑣碎無聊的東西,包括名表、高級西裝、可以上網的手機、以及送給女友的大束鮮花,但是卻沒有時間陪伴女友。
史密斯說:“最聰明的年輕人都被一種精神失調症毀了。他們本來有無窮的潛力,可以健康成長,並過上快樂的生活,但是他們卻把寶貴的精力浪費在電腦網絡、寬頻以及股市價值瞬息萬變的成功指標上。”科恩說,一些電視節目或者報紙雜誌,經常教人如何“一夜致富”,並強調人家是靠“精明投資”賺錢,這些報道大肆宣揚名人成就,刊登大幅特寫照片,並且事無巨細地提供種種“成功象征”的資訊,結果使得一些男士、特別是年輕人頭腦混亂,認為名人沒什麼了不起的秘密,自己同樣能一夜暴富。
這樣的習氣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年輕人養成了盲目自大的意識。
盲目自大,自以為是,是導致20世紀主要災難的源頭之一,它使一些小人物獲得了過度的信心,這種信心不僅迷惑了外部世界,甚至也迷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