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製止報複情緒,相逢一笑泯“恩仇”(1 / 3)

在社會交往中,有些人欲以攻擊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傷害或不愉快的人發泄不滿,這種情緒就是報複。報複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它不僅會對報複對象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威脅,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試想,如果這個世界上誰都“有仇必報”的話,那麼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呢?社會又怎麼能夠平靜安穩?所以要想掌控你的情緒,一定要製止報複心理,學會寬容,忘掉仇恨。

別將自己鎖在悲劇裏

隻要你翻開報紙,隨時可以看到幾則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且日日新鮮,件件不同。

聞名世界的甲殼蟲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被他的歌迷槍殺;足球明星大擺烏龍後被球迷槍殺陳屍街頭;美國的校園槍擊案幾月一宗;雇員遭解雇後在公司亂槍掃射;女子提出分手男友憤而殺之……

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人性暴戾的一麵。不過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之後,絕大多數當事人都是悔不該當初的。有些人在臨刑前懺悔,有些人在鑄成大錯後痛哭流涕,當然也有些人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就直奔黃泉路了。種種事件令人唏噓,更令人納悶:這個世界究竟怎麼啦?其實這是激情使然,是人類情緒失控的表現,隻要情緒控製得當,很多悲劇都可以避免,可以防患於未然。

報複情緒其實是人的一種防禦本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生存競爭能力,遭遇危險是“戰”或“逃”,關乎生死存亡,這在遠古時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但在當今文明社會,該防禦本能的過分運用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衝突,釀成悲劇。

人是靈魂塑造的。當一個人的靈魂真的已被報複心控製,他(她)失去最多的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寬容和慈善。失去寬容和慈善的人麵部有一層潛藏的殺機,這層殺機嚴重減損著這個人的魅力。人有時說不出什麼高深的道理,但卻能感覺出事物的本質。一個人接受另一個人,不是接受樣子,而是接受感覺。許多報複心重的人也懂這個道理,不然他們就不會費力偽裝自己。偽裝很累,因此懷揣報複心的人整天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壓力。

報複的根源,無外乎是過分在乎和過分壓抑的結果。人與人之間有不同看法和意見本來很正常,如果不過分在乎,能以健康心態去對待心中不滿,就可以找到消除敵對情緒的好方法。有時一些事的確讓你忍無可忍,就事論事地宣泄一下也無大礙。人是一個容器,憋得過分肯定會出大事。有些突發事件非要逼你大打一頓,大打也行,打完之後說不定雙方都能獲得一種輕鬆和愉悅。重要的是不要死記前仇,如果死記著仇恨不放,就會慢慢形成報複的死結。

人的命運本來都是不錯的,結果往往讓自己的變態心理改變了生命的軌跡,生活由此變得苦不堪言。

傷害是把雙刃劍

一隻蜂房裏的蜂後從海米德斯山飛上夏林比斯山,把剛從蜂房裏取出來的蜜獻給天神。天神對蜂後的奉獻很高興,就答應給它所要求的任何東西。

蜂後於是請求天神說:“請你給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取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天神很不高興,因為他很愛人類,但因為已經答應,不便拒絕它的請求,於是天神回答蜂後說:“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對方的傷口裏,你將因為失去刺而死亡。”

傷害是把雙刃劍,當你傷害了別人時,正有一把心刺刺向你自己——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對方的傷口裏,你將因為失去刺而死亡。

一個畫家在集市上賣畫,有一個孩子帶了一群仆從走過集市。這孩子的父親就是畫家年輕時的仇人。

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麵停了下來,挑選了一幅畫。畫家卻在畫上蓋了一塊布,說他不願意出售這幅畫。從此以後,這孩子日日思念著這幅畫,心裏悶悶不樂,最後他的父親來了,願意出一筆高價,但是畫家寧肯讓那幅畫掛在畫室的牆壁上也不願出售。他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畫家習慣於每天早晨畫一幅神像。但現在他覺得這些畫像一天天地變得同他往常所畫的不同起來了。這件事情使他感到苦惱,而且找不出一個解答。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中驚跳起來:他剛畫好的一幅神像的眼睛,竟是那孩子的眼睛,神像的嘴唇也是孩子的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