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一張出色的由檀木做成的弓。這張弓射箭又遠又準,他非常珍惜它。有一次,這個人仔細觀察它時想:還是有些笨重,外觀也無特色,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一些圖畫就好了。他去了,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獵圖。這個人拿著這張完美的弓心中充滿了喜悅。“你終於變得完美了,我親愛的弓!”這個人一麵想著一麵拉緊了弓,這時,弓“哢”的一聲斷了。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因為你太求完美,所以到最後連你應該得到的都即將失去。世界萬物皆不完美,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物。人生總有缺憾,當你對凡事苛求時,結果可能隻會讓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不快樂。要掌控你的生活,就要學會對生活做減法,千萬別苛求完美。
生活總是不完美的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曆史記載,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仄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患有狐臭呢。道理雖然淺顯,可當我們真正麵對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時,卻又總感到懊惱、煩躁。
其實,完美的標準是相對而言的,因人的審美觀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為美。古人以腳小為美,如果今天有“三寸金蓮”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會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是求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閃光點,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詩人顧嗣協所說:“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每個人都在經曆著人生,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當人們得到幸福之後,都希望長久地占有它,希望一生都能在幸福中度過。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幸福人人有份,但幸福不是一成不變的占有物,盧梭在《愛彌兒》中這樣說道:“所有一切屬於人的東西,都是要衰老的;在人生中,一切都是要完結的,一切都是暫時的。我們將因對它享受慣了,而領略不到它們的趣味了。如果外界的事物一點都不改變,我們的心就會變;不是幸福離開我們,就是我們離開幸福。”
正如好景不長在,好花不長開,幸福往往是很難持續終生的。莫羅阿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小冊子,叫做《人生五大問題》,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論幸福》,莫羅阿認為永久不變的境界是沒有的、不可思議的,在他看來構成幸福的因素是脆弱的,任何事物都有終止的時候,幸福不可能永存不變。幸福是人的一種感受,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對自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種心理體驗。僅就此而言,幸福就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幸福無處不在,幸福近在咫尺,幸福又遠在天涯。
人們往往會步入一個怪圈:擁有了往往感覺不到幸福,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知滿足;但是一旦失去,才備感昔日擁有之珍貴,用一個個“假如”想找回自己不曾珍惜的幸福。與其等到失去了再去悔恨,不如好好地珍惜現在的擁有。擁有,即便不夠完美,也是幸福。
世上本沒有完美
一天早晨,園丁到花園裏去的時候,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凋謝了,園中充滿了衰敗景象,毫無生氣。
他非常詫異,就問花園門口的一棵橡樹:你們中間究竟出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