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忍耐成就人生大業(1 / 2)

舉大事者要善於檢驗你人格的偉大力量。你應該常常捫心自問,在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喪失了以後,在你的生命中還剩餘什麼?即在遭受失敗以後,你還有多大勇氣?如果你在失敗之後,從此一蹶不振,沒有隱忍下去的勇氣,放手不幹而自甘永久屈服,那麼別人就可以斷定,你根本算不上什麼人物;但如果你能雄心不減、大步向前,不失望、不放棄,那麼別人就可以斷定,你的人格之高、勇氣之大,是可以超過你的損失、災禍與失敗的。

忍耐一時,成就一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讚頌西楚霸王項羽的一首詩,雖然充滿了豪情,但卻難免給人英雄氣短的感覺,如果他能夠忍受一時的委屈,過江東重整人馬,曆史很有可能就要改寫。

而他的對手劉邦則將一個“忍”字發揮到了極致。劉邦為了將來的前程似錦,忍住浮華誘惑,忍住人下之辱,鋒芒暫隱,靜待轉機。這也許正是他最終勝出項羽的原因吧。想得遠,才能走得遠。

鹹陽城內王室發生的劇變已經明顯影響到了秦軍的士氣,恰逢劉邦招降,眾士兵正中下懷,項羽這邊聽說劉邦西征軍已經接近武關的消息,也頗為著急。章邯投降後,項羽不再有任何阻礙,率軍火速攻向關中盆地的東邊大門——函穀關。

十月,劉邦軍團進至灞上。鹹陽城已完全沒有了防衛的能力,秦王子嬰主動投降,秦王朝正式滅亡。

劉邦大軍曆盡千辛萬苦終於進入鹹陽,此時劉邦對日後稱霸天下有了莫大的野心和信心。

同時,麵對撲麵而來的榮華富貴,喜好享樂的他竟然一時忘乎所以,自然忍不住心動。想起年少時的狂言,“大丈夫當如是也”,一切都這樣不可思議地唾手可得。

可是現在哪裏是享受的時候呢?統一全國還有一塊最大的絆腳石——項羽。張良等明臣都看出了劉邦的貪圖享受,力勸。

劉邦的西征軍團本來魚龍混雜,成分繁複,進入鹹陽後,士兵們大都亂了陣腳,瘋狂搶奪城內財物。不過,劉邦帶來的沛縣原班人馬倒是很能節製,他們大多主張維持城內秩序,保證居民安穩。

劉邦本是無賴,麵對如此巨大的誘惑,在眾多親信的勸說下,他忍住了,決定退出鹹陽,並設法維護城內的秩序。為了長遠的未來,劉邦忍下了享受的心。

為了穩住關中父老的心,劉邦在秦皇宮召見各軍團領袖和關中諸縣長老、豪傑,正式宣告,他將以王的身份與父老鄉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灞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此項舉措既給劉邦包裝出一個良好的形象,又安撫了百姓和各諸侯的心,一舉兩得。“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一招的結果如何呢?“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劉邦果然大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