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百忍成金,生命更具張力(1 / 1)

生命是一張上帝簽發的支票,就看你怎樣去用。如果你善於忍耐,敢於用暫時的屈服,來處理不利的境遇,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更具張力,那麼你的這張支票也就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

人生如果是一場表演的話,那麼隻有讓它更具張力,你的表演才更具內涵。

因為有了張力,水珠會變得晶瑩剔透、飽滿圓潤,同樣有了張力,人生就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人所共知,正如老子所雲:處下、柔弱,才是生存之道。

想當年,頗有雄心壯誌的越王勾踐被吳王圍困在會稽山上,越王走投無路,歎息道:“我難道就要死在這裏了嗎?”文種說:“商湯被桀囚禁在夏台,文王被紂囚禁在羑裏,晉公子重耳亡命翟國,齊公子小白逃到莒國,最終都成就了王霸之業。由此看來,哪能一定就說不是一種福氣呢?”

為了求生,更為了複國,勾踐選擇了忍辱求和。吳國赦免了越國,但越國卻成為吳國的臣國,並受控於吳國。越國的君主勾踐要像奴隸一般在吳國宮中服役3年,放牛牧羊,伺候吳王。抵達吳都後,夫差有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個石室裏,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裏守墳喂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麵前走過。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

這三年,他極盡忍耐之能事。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裏有這樣一段敘述:他為了騙取吳王夫差的信任,在被扣為人質期間,極盡奴顏婢膝之能事,“勾踐親自去嚐吳夫差的糞便,然後用一種唯恐別人沒有聽到和傳播不廣的驚喜聲調喊:‘病人的糞便如果是香的,性命就有危險。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糞便是臭的,一定會馬上痊愈。’”

後來,吳王確信勾踐已經臣服,就免去了勾踐的罪,讓他回國去了。回到越國的勾踐,便苦身勵誌,發憤圖強,為了不忘亡國之痛、報仇雪恨,勾踐在屋頂上麵吊了一個苦膽,無論是出是進、是坐是站,就連吃飯睡覺,也要嚐一嚐苦膽之味,用來激勵自己的鬥誌,每嚐一口苦膽,就向自己發問:“你忘記會稽之恥了嗎?”他既不用床,又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鍛煉自己的筋骨。他還親身躬耕,夫人也親手紡織,不吃兩種葷菜,不穿兩種色彩的衣服,禮賢下士,優厚待客,賑濟貧民,慰問遭喪人家,與百姓同甘共苦。

大忍必有大益,在每次蒙受屈辱時,勾踐都能以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來加以撫平,以至於最後變得越是屈辱,就越是堅強。憑借這巨大的自我力量,在一個恰當的時機,越國以兵敗、垂弱之國,最終滅了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吳國。

勾踐以一國之尊,卻能降尊紆貴,甘心為奴,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大目標,那就是複國,為了這個目標,他忍人所不能忍,嚐人所不能嚐,遂得人所不能得。俗話說,百忍成金,忍能夠成就英雄。

英雄等待出頭之日,必須要忍耐。在無盡的忍耐中,讓心靈得到磨礪,讓生命更有張力。生命是否有張力,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上帝用心良苦,讓你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獲取幸福人生,你要有悟性,放下悲痛,坦然麵對,幸福就在那頓悟的瞬間開始。

台灣著名作家柏楊曾經是一個“火暴浪子”,他尖銳、激進。1979年,他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5年以後才被放了出來。5年的牢獄生活徹底地改變了他。他成為“謙謙君子”,變得理性、溫和。就連周圍的人都感到驚奇:“現在的柏楊很有同情心,也知道替別人留餘地,不像從前,總是那麼火辣辣的。”

其實,柏楊不是沒有過怨恨、絕望,他後來回憶他的獄中生活時說:他也曾經怨過、恨過。那段日子他經常睡不著覺,半夜醒來時發現自己竟然恨得咬牙切齒,就這樣大約持續了一年。後來,他意識到不能這樣繼續下去,否則,他不是悶死,就是被自己折磨死。

想明白後,他坦然地麵對一切,開始大量閱讀曆史書籍,光是《資治通鑒》前後就讀了三遍。這些書籍給了他寶貴的精神食糧,他從這些書籍中領悟到:曆史是一條長河,個人隻不過是非常渺小的一點。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的本質原本就是苦多於樂,每個人都在成功、失敗、歡樂、憂傷中反反複複,隻要心中常保持愛心、美感與理想,挫折反而是使人向上的動力,使人的生命更具張力。

當柏楊忍耐下來後,他發現心境變得平和,而思路也越來越開闊,後來,他在牢中完成了三部史學巨著。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困難是難免的,你不可能一直處於順境,一直處於輝煌,當你的人生走到了“山”的頂峰必然會走下坡路,但如果你能做到坦然麵對、心態放平穩,在忍耐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讓生命更具張力,那麼你就有可能會在難言的忍耐之後,獲得爆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