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的或更大的成功的種子。
我們並非都是英雄,我們的奮鬥結果不一定能改變客觀世界,但它卻能改變我們的心態世界,使人們能沿著我們的心靈之路前進。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切身感受:當自己春風得意之時,便會感覺生活處處充滿陽光;而一旦遇到困難,或身處逆境時,就覺得生活一片陰暗,甚至感到世界的末日即將來臨!因此,個人主觀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事業。
《時代周刊》上登過一篇文章,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個士官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被炮彈碎片刮傷喉嚨,輸了七袋血。他寫了張紙條問醫師:“我會活下去嗎?”醫師回答說:“會的。”他又問:“我仍可以講話嗎?”他又得到了肯定的答複。於是這個士兵在紙上寫道:“他媽的,那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是啊!你為什麼不也停止憂慮,對自己說:“他媽的,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也許你就會發現,你所麵臨的逆境其實微不足道,不值得操心。
拿破侖·希爾說:“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成功的種子。”試想,生活中是否曾經有些事情似乎有巨大的困難或不幸的經曆,它們卻鼓舞著你取得了成功和幸福;倘若沒有這些東西,你可能反而不會取得這種成功和幸福。這種情況難道不是事實嗎?
在逆境中,經過種種苦難的考驗,在徘徊中看到的希望,能夠激勵你取得成功。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逆境中也要追求希望,因為牛頓的定律不能解答他的一切問題,所以他不斷地探究自然,終於提出了相對論。根據這種理論,人們找到了擊破原子的方法,懂得了質量與能量相互轉換的關係,並成功地征服了空間,解決了許多令人費神的問題。如果愛因斯坦沒有這種堅信每朵烏雲背後都必有陽光的信念,這些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當然,我們並非都是愛因斯坦,我們的奮鬥結果不一定能改變客觀世界,但它卻能改變我們的心態世界,使人們能沿著我們的心靈之路前進。
看一看體育發展史上的事件,我們更能明白這點。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以為在4分鍾內跑完一英裏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羅傑·班納斯特就敢於說“不”,他看到了逆境中的希望,打破了這個障礙。他能創造這項佳績,除了得益於體能上的苦練,還歸功於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在腦海中多次模仿4分鍾跑完一英裏,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係統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完成這項任務。他果然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更讓人驚奇的是,在班納斯特打破紀錄後的兩年裏,竟然有近400人進榜。可見,一旦見到陽光的照耀,烏雲便會被迅速地驅散。
堅持成功的信念,人就能夠發揮巨大的潛能。當然,信念也可能是破壞力,那就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認識。人類對於生活中的遭遇會很主觀地賦予某種意義,積極的信念可使人越過障礙繼續往前邁進,而消極的信念很可能就此毀掉整個人生。
1986年美國NBA聯賽開始時,洛杉磯湖人隊麵臨重大的挑戰。在前一年湖人隊本有很好的機會贏得王座,開始所有的球員都處於巔峰,可是決賽時卻輸給了波士頓的凱爾特人隊,致使教練派特·雷利和所有球員都極為沮喪。
派特為了讓球員自己有信心登上王座,便告訴大家隻要每人能在球技上進步1%,那麼這個賽季便會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績。1%的成績看起來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個球員每人都進步1%,整個球隊便能比以前進步12%。隻要能進步1%以上,他們便足以贏得冠軍寶座。結果大部分的球員進步了不止5%,有的甚至高達5%以上,這一年果然是湖人隊奪冠最容易的一年。
由此看來,無論遭遇到多大的挫折,我們始終都應該相信:烏雲過後,總會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