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廢話”這個信息波以協調夫妻的感情,與其說是技巧,倒不如說是心心相印。
夫妻之間,愛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作為男人能忍耐女人的嘮叨也是一種愛。說實話,在這個世界上讓女人不嘮叨,就像讓天空不下雨一樣不合理。跟一個女人生活在一起,就得接受她的嘮叨。
天不遂人願,一個性格內向、喜好安靜的人,卻偏偏娶了一個非常活潑、愛說愛動的妻子。無論多麼乏味的生活,都難以讓她沉默,因此,這個人一天到晚都不得不忍受妻子說不完的話。這些話,有些是經典之言,有些是幽默之語,這個人尚且能接受,可是更多的,則是廢話,是嘮叨,是沒完沒了的“嗡嗡”聲。這個人簡直厭煩透頂。後來他們有了孩子,孩子的性格與他們的母親一樣,好說好動,一刻也不安寧。再後來,孩子又有了孩子,個個隨祖母的脾氣,唧唧喳喳,他真是煩死了。
這個人陷入了無比的煩惱中,最後他忍無可忍,不得不來到了天堂,祈求上帝幫他解決這一問題。上帝說:“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還要抱怨,那麼你自己的問題隻能自己解決!”他有些不甘心,開始祈求上帝:“萬能的主啊,快救救我吧,您不知道,全家上下20口,每人的嘴裏都念叨不停,要是再待上一刻,恐怕我就再也見不到你了。”
“唉!”上帝被他纏得不耐煩,就歎了口氣,“除人之外,您家還有沒有其他東西?”
“有。”他不解其意,但還是誠實得回答了問題,“有一條狗,十隻雞,二十隻鴨。”
“聽我的話,孩子,把這些東西全關到你的屋裏,一周後再來找我。”上帝說。
“什麼?”那個人有些不解,可是上帝卻不再說話。為了表示對主的虔誠,他照辦了。一周後他再次來到了上帝的麵前,已經是滿臉疲憊,煩躁不堪。
“怎麼樣?”上帝溫和地問道。
“更吵了!”他說,“人言,獸語,禽鳴,人獸禽嬉戲的聲音,獸禽雞鴨打鬥的聲音……真是煩死了,地獄恐怕都不會這樣吧?”
“孩子,回去把禽獸都趕出去,打掃一下房間,一周後你再來見我。”
不到一周,他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上帝的身邊,問:“萬能的主啊,我十分虔誠地向您表示感謝,現在一切都好了,我感覺世間原來是這樣的安寧和幸福。”
“請不要感謝我,孩子。”上帝說,“每個人的上帝隻能是自己,你應該感謝自己才對呀!”
妻子的嘮叨不是噪聲,而是一種關愛。他與外界真正的噪聲相比,有更多細心的嗬護。嘮叨其實是對婚姻的執著,對感情的依賴,對愛人的希冀。嘮叨是女人的專利,可是有人能忍受老媽嘮叨二十多年,就是不能忍受愛人的嘮叨。
妻子的嘮叨也可能是在傳達某種信息。或者說是在宣泄。西方心理學家也指出,作為具有高級思維和豐富情感體驗的人類來講,語言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女性愛嘮叨,表明其心理上已有明顯的壓力。壓力大,她們必須通過各種方式來努力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