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幕(1 / 2)

聽到禦駕親征幾個字張大人騰的一下子跪到地上道:“陛下,您三思啊,四國聯軍看上去雖然氣勢很盛,其實不過是利益交換捆綁起來的烏合之眾。陛下您九五之尊不必如此範險啊,我鄭國名軍如雲,一定有既衷心耿耿又可統領全軍之人。祭大人你也來勸勸陛下啊。”、

祭仲聽到後沒有立刻開口,而是思索了一會說道:“劉大人,皇上此舉不一定是壞事啊。”

“宰相大人何出此言?”

祭仲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張大人,您認為皇上把鄭國治理的如何,群臣對陛下又衷不衷心?”

張大人偷瞄了一眼鄭莊公道:“皇上在位期間自然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至於群臣嗎,皇上統禦鄭國已經十幾年,大半文臣武將一定還是衷心宇皇上的,剩下也有很多是觀望的,確有反意的不會太多。隻是我們在明,他們在暗,我們隻能暗中調查,一步一步拔出。”

祭仲又問道:“那張大人以為二王爺與我們的實力相差多大?”

張大人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天壤之別,他們除了煙京,隻剩下後邊兩城的地域,而且大部分土地貧瘠,耕地不多,人口也有限。而我們占據了各大關隘,除了洛陽還有羊城,翼州城,潯陽城等大城,每一個地方都能打上一兩年,就是耗也能耗死煙京。”

祭仲問道:“那這幾年二王爺之意有心人都能看出,我們為何不提前動手?”

張大人答道:“一是怕外國有可乘之機,趁亂夾擊我國。”

“二是太後娘娘偏愛二王爺路人皆知,而且煙京那邊一直隱藏的很好,我們首先出手未免落人口實,失掉民心。不過我們一直死死把他們困在煙京三地,還有諸多後手布在周圍,一旦他們按捺不住那等待他們的就是雷霆一擊。”

祭仲點了點頭:“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裏,煙京三弟掀不起什麼風浪,唯一怕的是什麼?是變數。”

“何來之變?”

“遲則生變!”

“遲則生變?”

“四國來襲,的確有將軍可以擔此大任,不過絕不會有陛下那麼快,陛下隻要坐鎮後方,前方將士必然用命,三軍士氣大振,如果尋常將領,戰局難免僵持,一旦托的久了,民心生亂,群臣生疑。二王爺等的就是這個時候。而且,不排除這次四國來襲和煙京有關係,這裏未嚐沒有陷阱,如果那樣的話這裏反而不安全。”

“可是......”張大人可是了半天,也沒再說下去了。

“那需要我做什麼?”劉柳柳這時問道,她自知雖然和鄭莊公不合但還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一旦二王爺政變成功,那麼當時牽扯到皇位之爭的她也難逃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