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大陸烽煙正濃的時候,一件事情悄然發生,沒有太多人知道,但注定讓一些人銘記。
原紀國邊界,萬裏邊關第三戰區。東岸戰事已經過去了兩年,這裏雖然還是很荒涼,但已經漸漸有了點人氣。寧國新帝魏逆公並沒有因為這裏原來是敵國的領地就放棄了這裏。他頒布法度,獎勵那些老百姓來這裏定居,又遷來了一些流民和罪民,再加上邊關上退下來士兵,這裏的人口正不斷的增加,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邊關旁,原來的第三戰區的議事大廳已經改成了一座宅邸,名叫秋宅,夏侯翎就住在這裏。同時這也是現在邊關中唯一的大將軍府邸,因為邊關就隻剩下這一位將軍了。
世界上知道夏侯翎的不多,萬裏邊關的將士都知道,邊關之外的人都不知。
他出生在紀國夏侯氏族中,是家中長子,原本應該由他繼承家業,但是他的腿腳生來便不好,這差事隻能交給了他的弟弟。不過他本人對這件事卻沒有任何埋怨,他對這家主之位和家中瑣事並沒有興趣,隻醉心於群書之間。
他十二歲熟讀五書十二經,十四歲通讀曆代古書和所有的名人著作,但他書越讀越多,腿也越來越殘。後來他已經不能走路,隻能依靠輪椅行動,此時的他開始學習兵書,而且他並不限於書本,他讓他弟弟找人給他做了一個巨型沙盤,並推演了從古至今的所有著名戰役,最後更是找來了當時紀國幾位老將進行數場紙上談兵大戰,並無一敗績。
紀國兩代宰相都稱其有狀元之才,宰相之資,就連當時的紀國國君都親自召見過他,不嫌他腿部有疾,特許他可以入朝為官,而且文武不限。
但是夏侯翎卻對官位並不在乎,他把目光投向了東岸,他讓家丁帶他去邊關住了整整兩年,寫下了著名的《邊關諸事記》,記載了邊關外邊百萬裏鮮血平原的地貌特征,和對邊關防禦工事建造的一些意見。後來邊關大修的時候也采納了其中的建議。
此時鬼穀派人找到了他,鬼穀在大秦到現在一直是最神秘的幾個勢力之一,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李斯幾位縱橫於大陸諸國之前的傳奇謀士皆出於鬼穀。即使現在各國也都派人皇室子弟到鬼穀學習。
鬼穀請人向來隱蔽,有人說是鬼穀老祖鬼穀子親自前來,有人說鬼穀會派出兩位道童手持玉諫而來,甚至還有傳說鬼穀子會施展道法五鬼搬運之術,將人憑空搬回來。不管怎麼說,夏侯翎被收入了鬼穀門下。
鬼穀在哪,在鬼穀到底在學些什麼,沒人知道,也沒人泄露。
他在鬼穀學習了十年,出關直奔萬裏邊關,那時的萬裏邊關製度還不像如今那麼明確,也沒有戰區之分,將領也為數不多。而且隻聽一位大將軍指揮,兵員不到五十萬,還都不是精銳之士。
夏侯翎知道這樣邊關絕對擋不住下一次的黑災入侵,他當機立斷向當時大陸諸國的國君寫了一封書信,就是著名的《未戰先亡書》,列舉了邊關這樣下去的所有危害。據說當時各國的國君看完了之後都沉思了整整一天。
後來各國國君一致認同了他的說法,並且換下了原來的總將,換成了夏侯翎。
之後夏侯翎毫不停歇,又寫了《邀天下英雄書》,一舉說動了七八位天人和數十萬誌願過來的兵員。它還親自去了百劍山和蜀山禦劍派,受到了兩派的最高規格的接待。之後馬不停蹄的遊說各國國君,終於立下了至今仍有威懾力的大陸第一第二盟約,隨後又補充了第三和第四條。
外部大環境趨於穩定後,夏侯翎開始著手邊關內部事務,萬裏邊關太長了,一個人絕對管不過來,首先他便將分成了五個戰區。又寫信邀請了一批他看好的將領,這些將領有很多都成為了後來曆代的十大將軍。
對士兵他立下了邊關三大鐵則,確保了他們隻服從於幾位將軍。在指揮係統上邊緣了幾位天人,確保了十位將軍的絕對統領權,當然其中少不了很多位天人的犧牲和配合。
可能是上天降給的考驗,邊關大改之後沒多久,黑災便爆發了,這次的黑災不大不小恰好是六十萬,被夏侯翎的所統領的邊關完美擋住,隻損傷了不到二十萬。此後諸國國君信心大定,開始全力支持夏侯翎的戰略,黑災也愈演愈烈,邊關和黑災長達兩百多年的交鋒開始了。
兩百年中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除了夏侯翎已經沒有人可以知道。
夏侯翎的身體很差,又不會修煉,他的壽命不會太久,到了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已經形如枯槁了,還是憑借幾位天人施展手段才強行吊住了他的性命。
此時的夏侯翎重新恢複到了年輕的時候,他開始著手準備反攻東岸的事宜,百年來的拉鋸戰讓他看到了一絲機會,邊關將士死的不少,黑災死的更多,過了五十年,他大致摸清了黑災兵力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