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英烈祠(2 / 2)

想當年,戰神霍去病進擊祁連山,每次所俘不過數萬人。竇憲這一役之功,卻遠超前輩英雄。以後的事實證明,竇憲此戰的戰果之盛,非但空前,而且絕後。北單於既已遠遁,竇憲派人攜帶金帛沿路尋找、招降北單於。不久,漢軍就在西海上找到了北單於的蹤影,於是散發傳單,誘以重利,實施招降。

北匈奴人心離散,北單於自覺無路可逃,隻好接受投降,願意前往洛陽拜見漢天子,並仿效當年呼韓邪單於歸漢的先例,做漢的藩屬,保國安民。這麼一來,涿邪山就不必去了,竇憲、耿秉率軍出塞三千餘裏,登上北匈奴腹地燕然山。”

魏 宏業停頓了一下,見屋子裏的人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就微微一笑,繼續講道:“當年,霍去病率兵長襲兩千裏,深入漠北,追殺匈奴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匈奴高官八十三人,仍然馬不停蹄,一直追殺到狼居胥山,築壇祭天,威武還師。竇憲效仿前人,在巍然屹立的燕然山頂上,不但祭天,還讓一代文豪班固寫了碑文,刻在石碑上,記載此次征戰的豐功偉績,振大漢之天威。

此地距離邊塞將近3千裏。斬名王以下1萬3千級,獲得戰利品馬牛羊駱駝一百多萬頭。而北匈奴貴族聞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緹等八十一個部落率眾歸降,前後約20餘萬人。

這千秋不朽的赫赫功勳,真是壯哉雄哉。竇憲與部眾登上燕然山,在山上立刻石碑,令大史學家班固作銘文記載漢家的功業威德。”

半天沒說話的杜大雷說道:“我知道,《漢書》就是班固寫的嘛。那可是大才啊!他竟然去拍竇憲的馬屁了,真是讓人想不到。”

趙子重見好好的會議變成了百家講壇,就站起來說道:“各位,我們是不是跑題了?還有許多事情沒有決定呢。我們還是先開會吧,等事情都商量完了,我們再繼續閑聊好不好?”

於是大家繼續開會,決定馬上著手恢複生產,重建被暴雨衝毀的鹽田,道路,農田等設施。

崔道述提議道:“給大家發一些錢吧,名義就是高溫補助,讓飽受傷痛的人們也高興一些。”

大家並無異議,決定每人發三貫錢的紙幣。

安大郎問道:“兄長,護衛隊戰死的兄弟,還有受傷的兄弟,是不是應該給一些補償?”

趙子重一拍腦門,“我都被杜大雷氣糊塗了,把這件事情給忘了。護衛隊不是有條例嗎?就比照執行吧。”

安大郎問道:“兄長,護衛隊的條例規定,戰死的每人五十貫撫恤,傷殘的每人三十貫,以後每月給三貫錢,直到死為止。可大部分戰死的兄弟都沒有家眷,我們把錢給誰啊?”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痛,護衛隊的小夥子們,絕大多數都是流民,家裏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他們都還沒有娶妻生子,連個繼承香火的人都沒有。

崔道述站起來說道:“我們應該修一座英烈祠,以供奉戰死的護衛們,每天為他們燒香祈福。”

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於是決定先調撥一部分物資,馬上讓胡水洋開始施工,盡快的修建好英烈祠。

趙子重問道:“老胡,再過幾天就是七月十五了,你能不能修好啊?”

胡水洋斬釘截鐵的說道:“沒有問題,我可以讓工人和工匠們晝夜不停的施工,一定可以按時完成。”

那喆問道:“老胡,你是要做黑心包工頭啊?這樣不得把大家累死啊?”

胡水洋搖搖頭說道:“你誤會了,我是讓他們三班倒,大家分成三個班組,輪流幹活,不會累著工人們的。”

“三班倒,這個詞很新鮮啊,是誰先搞出來的?”梁大官人好奇的問道。

“是在煉鐵作坊先實行的辦法,魏先生弄出來的。”

魏 宏業站出來解釋道:“我們煉鐵作坊,如果每天早上生火煉鐵,晚上熄滅爐子,就太浪費石炭了。所以我把工人分成三個班組,每個班組工作四個時辰,這樣就可以人歇爐子不歇,充分的節省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