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借錢未果(1 / 2)

對於天寒地凍這個詞語,楚非沒有太深入了解或者問詢,也許他和別人的體質不同,也許和他自身的經脈也有關係,總之,有時候,他自己也察覺到了自己與常人的不同,即便這裏的少年沒幾個算是常人的。

不過慶幸的是,他好歹也算是安全的抵達了彼岸。終於沒有因為自己的第六感遭殃了。

而過了天各一方的楚非幾人,終於算是到了齊國。

其實說到這裏,裏麵藏著無數的悲哀。

早在還沒有到達天各一方之前,很大一部分土地已經是齊國的了,但卻隻能是荒地。

軍營興起,直麵北方的匈奴,西方的強秦,用雄兵或者抵禦或者征討外來的強敵,但趙國地處內陸,除了發展農業以外,很多方麵的經濟很差,這也使得趙國成了強兵之國連帶貧兵之國,軍餉之難——很難。

趙國多次向齊國“割地”來換取軍餉,這也使得趙國東麵的國土變得越來越少。

但大將軍李牧並非常人,並不是非比尋常的強人,而是非比尋常的賊人,和他談生意,多半要講究退路的。

趙國兵強,齊國不如,自然趙國說什麼是什麼。但割出的地,如何用,自然是齊國的事。

齊國,就要讓這地閑著。沒辦法,誰知道等哪天李牧又想到歪點子,將這地連帶種好的莊稼收回去呢?

所以這割出的地,除了部分商人來往貿易外,趙國不去種地,齊國也不去種地。

但細細想來,這局麵也是很無奈,或者說是悲哀。趙國以一國之力去抵抗外來的勁敵,後方的軍需之國齊國,卻並不去主動支援,僅僅是因為戰火短時間內與自己國土沒有交集,如是而已。

錢莊強大以後,這種局麵有所回轉,但錢莊再有實力,依舊是商,不比政,不敵軍,不及農,是最下層的。

況且,錢莊三大姓再富有,依舊撐不住整個趙國的兵馬供給。

趙國軍營,絕對不止邯鄲一處,整個趙國的軍營,都要錢,都得養兵。

楚非接觸的趙國士兵,估計連十中之一都不到,即便有李牧,有廉頗。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齊趙之間的關係的話,那就是:

齊國看的是眼下,趙國看的是城下。

倘若要再加上秦國的話,那隻能是:

秦國看的是天下。

七國之間,本來就存在隔閡,戰火也是因此而起。四宗門的出現,並沒有將這些隔閡打碎,而是選擇了一種封閉手段,將四國本國內的一種地位發揚,要麼農醫,要麼軍隊等等。但隔閡還在,終究在很多事情上多有芥蒂。

軍餉,就在其中。

……

齊國臨淄是其王城,相較於趙國的邯鄲,少了一份威嚴,但卻多了一份富有。比起魏國的邢城,這裏,是真的富有。

齊國富有,大多仰仗錢莊的生意,而錢掌櫃自身已是祥元期高手,更是使得錢莊在齊國變得強大。

相對於趙國軍政之間的不統一,齊國的財政,本來就沒必要統一,政治家不屑於商家,商家也很難跟王權有所聯係,所以,齊國相對於趙國,很是安穩。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有其不好的體現,那就是富有的錢莊在齊國有著一些尷尬的地位。

最可以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錢掌櫃的錢府了。

擺在現代,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若是要住在王城中,怎麼的也能弄個二三環的房屋,中心是王居住地方,不能冒犯,但依舊可以做到有錢能使鬼推磨。

可錢掌櫃的錢府,則是在臨淄城西北角極其偏僻的地方。

臨淄富有所以龐大,使得錢府尤為顯得偏僻,如果要是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待,那真可以說是郊區不能再郊區的地方了。

現代有錢人居住在郊區是因為那裏的空氣好,環境好。可錢掌櫃在這裏落腳,完全是為了體現自己卑微的地位。

而這種體現,也使得錢莊在齊國無止境的崛起,即便富可敵國,依舊沒什麼好忌憚的。況且,那些財富,很多都用在了本國百姓身上,眾人有錢,更是好管理了,齊王不知道有多看重錢莊。

當然,前麵也說過,齊國人隻看眼下,自然,齊王看重的不是錢莊的實力,而是財力……

此刻,站在錢府門口的楚非等人,看著偌大的府門,也算是氣勢恢宏吧,就連門前看門奴仆,也很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