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大王對自己的下屬很講義氣,妖用紅葫蘆和玉淨瓶換了大聖的假葫蘆,兩位大王雖然生氣,但也隻是訓了他們幾句,責任卻是自己承擔了起來;對妖講義,對自家兄弟更是義薄雲了。銀角大王被抓後,金角大王急的都亂了陣腳。
兩位大王很講信用,銀角大王拿著假葫蘆跟大聖賭法寶,在得知自己的法寶沒用之後。大聖拿著真葫蘆喊道:“銀角大王!”銀角大王本來可以不用答應的,可是他之前打賭的時候既然應承下來了,就必須答應,因此明知有危險,還是答應了,結果不言而喻,被真葫蘆收了進去。
兩位大王占山為妖,但所居之地少有人煙,並且這兩個大王神經大條,動輒一個月半個月不巡山,足見雖然為妖王,但很少擾民,更遑論吃人。
兩位大王法力不錯,法寶更是逆,但他們規規矩矩做事,顯然是鬥不過心思靈活的六和大聖的。
更何況,六和大聖背後是庭和摩尼的聯盟,大聖在用家葫蘆騙取葫蘆時,大葫蘆能裝,為了圓這個彌大謊,他直接上讓庭幫忙。
最後哪吒用皂雕旗遮蔽日,幫他圓了謊。
隻手遮,庭和摩尼聯盟,就是這麼可怕。
大聖和金角銀角大王鬥時,鬥智明顯多過鬥狠。
道祖的五件寶貝,淩越是不敢指望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表現再差,也會有道祖現身相救。隻不過道祖分身現身救他們的時候,稍微有些失態。最後更是,兩位道童下界乃是海上的菩薩要求的。
這根本就是信口開河,一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真心想殺死大聖的,隻是鬥智鬥不過大聖;二是海上的菩薩太模棱兩可,給人的第一印象乃是觀音,但真要追究起來,鬼知道他的是誰,這一招叫做禍水東引。
大聖跟多數人一樣,把海上的菩薩想當然的當成了觀音,於是對觀音的不滿又多了一層,殊不知觀音這次可真是被冤枉了。
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下界為妖,算是妖王中的君子,不改道家正統之作風,他們看中的人狐阿七和九尾狐狸品行自然不會太差。
九尾狐狸淩越沒有救,不過他倒是將那繡花枕頭狐阿七給救了下來。
平頂山周圍荒無人煙,他將狐阿七安排到了有人的地方,建大聖廟,行善事,收集信仰和香火。
原著中,烏雞國國王樂善好施,如來命文殊菩薩下界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文殊見了國王後,用言語相難,國王大怒,將文殊捆了,浸在禦水河中三三夜。
文殊命坐騎青毛獅子下凡,變作全真道士成為烏雞國國師,後將烏雞國國王推到井裏,然後做了三年國王。
三換三年,文殊可是一點都不肯吃虧啊。
青毛獅子明顯信仰的是摩尼,但他變作國王後,卻是變身全真道士,推國王入井,也是這個身份,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青毛獅子本事並不大,若非文殊出來相救,十有**會死在大聖手下。
烏雞國可是個富庶的國家,人煙稠密,淩越自然不會放過。
他入井找到國王的身體,井中龍王開始還不肯放人,但淩越哪管這些,對方區區一個井中龍王能有多大本事。
救活烏雞國國王後,淩越又聯係上太子,讓太子和國王相認,最後提大軍逼宮。
假國王被逼怒,被淩越一頓暴打,趕出了烏雞國。
當然了,淩越並沒有殺青毛獅子。
文殊得知此事後,震怒不已。
當然這是淩越能猜的到的,他也根本不在乎。
就在取經四人組趕到烏雞國的時候,卻現這個國家正在新建不少廟宇,廟宇的名字為大聖廟。
六看著大聖廟三個字冷哼不語,八戒嘿嘿直笑,沙僧依然沉默。
唐僧在看到淩越的塑像,也是感歎不已。
過了烏雞國,便輪到了枯鬆澗內火雲洞裏的聖嬰大王。
這聖嬰大王年紀不大,神通不,那三昧真火更是難得,連淩越都不會。可淩越是絕對不會將他煉成三昧真火珠的。
原著中,觀音惜才,給他帶了一個金箍兒,與黑熊精和大聖是同一個待遇,之後將他帶到珞珈山做了善財童子。如來給觀音的三個金箍兒,到此就全部用完了。
淩越不怕火,手裏有河圖洛書,拿下紅孩兒並不是太難的事,可是像拿下黑熊精一樣拿下紅孩兒,並非淩越本意。
紅孩兒本身就很強大,他背後的勢力更是讓滿神佛垂涎。父親是牛魔王,母親是鐵扇公主,另外還有個舅舅在女兒國壟斷了打胎藥的生意,這還隻是原著中提到的,沒提到的肯定更多,單單牛魔王的交遊就夠廣闊的。
另外還有一點,鐵扇公主自身法力平平,但那兩把扇子,一把扇火一把扇風卻是逆的厲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