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
一運動簡介
在19世紀50年代末的太平洋彼岸,善於發明創造的愛迪生的後裔們把古老神州人們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變成了現實。50年代初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他們使用普通木頭和價格昂貴的輕木製成的衝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到50年代中期,模壓聚氨酯泡沫和玻璃纖維取代了木製衝浪板。這些新型衝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衝浪運動在50年代末大為流行。滑板運動是衝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製,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陽光明媚的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很快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在今天看來,那是相當古樸的一項發明:一塊50×50厘米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即使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械,因為它能給人帶來與衝浪同樣的心理感受,所以引起了人們的足夠興趣。但是,這種第一代滑板由於其本身的落後性(板太笨重,無彈性,轉向機構不靈敏,輪子太滑等),滑板運動並未得到像今天這樣的普及。第二代的滑板誕生於1962年。這是由橡木多層板壓製而成的15×60厘米的板麵、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組成的。和第一代滑板相比,這種滑板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個飛躍。但是,這種滑板的塑料輪的性能依然很不理想。過小的附著摩擦力使滑板急轉彎時失控;而低彈性則使滑板遇到微小的障礙物也會戛然而止,把滑手摔下來。同時,耐磨性也太差。盡管如此,這種滑板仍然受到滑手們的普遍歡迎。畢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相對寬大的板麵使滑手們更容易站立和操縱。1973年,一個叫弗蘭克·納斯沃西的滑板愛好者第一次把聚氨酯輪子安在他的滑板上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隨即開始把這種叫“卡迪拉克”牌的輪子賣給他的滑板朋友們。這種柔韌的輪子不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穩當地急轉彎,輕而易舉地碾過地上的小障礙物。第三代滑板就這樣發明了。由於滑板從衝浪衍生的原因,70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帶有衝浪印記的文化。滑板愛好者和滑板公園的建設者們一開始建造了不少模擬衝浪的地形。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由於滑板比衝浪板的阻力小,重量輕,可以建立不同於衝浪而更適合滑板的地形以取得更大的速度、機動性和自我表現能力。加州SantaMonica的“WestWind”滑板隊把廢棄的鑰匙孔型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麵滑板的場地,一時間在加州形成了尋找泳池熱。從這時起,滑板運動與衝浪運動不僅是從器材、場地,也從人員上徹底分離出來,成為突起的一支異軍。這支新軍不涉足衝浪,一心鑽研滑板,並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技巧、衣飾風格和音樂愛好。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為主導的滑板次生文化。70年代中期是第三代滑板飛速發展的時期。預感到一種新型的體育運動就要應運而生,無數個由滑板和衝浪愛好者建立的小型滑板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在技術質量上展開全麵的競爭。聚氨酯輪子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不斷改進的聚氨酯輪子使滑板附著摩擦力加強,速度增加,甚至可以滑上垂直表麵。此外,對滑板材料的研究開發也達到了窮極一切的地步。硬塑、鋁合金、玻璃纖維甚至高科技的碳素複合材料都被用來試製滑板。最終,抗衝擊性能好,重量輕的加拿大糖楓擔負起了新一代滑板材料的曆史使命。
另外,由Powell公司發明的跨越大障礙物的聚氨酯輪子和斯蒂文森專利的凹型滑板尾部使第三代滑板更上一層樓。80年代末,由於滑板運動本身的發展和滑手們對滑板技巧要求的提高,以及為了適應U型池雙向滑行的需要,一種與前三代滑板形狀完全不同的兩頭翹起、形狀對稱的滑板出現了,這就是第四代滑板。第四代滑板改用硬岩楓,重量更輕、彈性更好、滑板輪硬度高、彈性好,更適合高速滑行。由於重量平衡,第四代滑板更適合各種翻轉動作。90年代初,滑板運動走入了一個低穀時期。由於正處於滑板換代的時期,滑板從一頭改為兩頭,因而出現了許多前一代滑板不可能完成的動作。這個時期是滑板運動的技巧性動作時代,滑手們發明了很多新的動作。同時為了使滑板更容易翻轉,滑板板麵變得很窄,輪子變得很小。這個時期一塊典型的滑板寬度隻有17.8厘米,而輪子直徑隻有39毫米左右。這樣的滑板雖然更易於做出複雜的動作,但是較小的輪子卻妨礙了它的滑行性能。
二滑板器材
1.滑板組成原理概述
滑板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①板麵,當然上麵還要貼沙,1個。
②支架,又叫橋,2個。
③輪,4個。
④軸承,8個,每個輪子裏麵要裝2個。
另外,要把它們組裝起來,你還需要橋釘、工具。如果你想滑得更舒服,可以使用專用的滑板鞋。這種鞋很耐磨,很結實。如果你是新手,可以考慮佩戴護膝、護肘;如果要上U池,建議帶上頭盔;如果想踩著滑板去食堂吃飯,建議買一個滑板背包。這樣你可以把滑板裝在背包裏,背著進食堂,這樣你可以用兩隻手端盤子;而且,如果門口有保安,這樣的打扮決不會被拒之門外。如果想要有好看的樣式,可以考慮穿上各種各樣的滑板服裝:滑板帽、肥大的短褲、布腰帶。
2.滑板板麵詳解
滑板的板麵,一般是以五層、七層、九層楓木板微波冷壓製成。也有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所做成的板麵。現在的板麵,板頭板尾都是翹起的。
滑板版麵的主要參數:
①長度。就是整個板從板頭到板尾的頂端的總長,建議使用長於80厘米的板,因為你從空中落下來的時候將有更大概率落到板上,而不是地上。
②寬度。很多人喜歡比較窄的板(19~20厘米),但是大多數世界級高手都喜歡寬一點的(>21厘米),這個要以個人喜歡為定。
③橋距。每個橋使用4個螺絲固定在板上,橋距就是前後橋的內側螺絲孔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一般為35.6厘米左右。橋距越小轉彎越靈活,但是穩定性低,高速滑行時容易拐來拐去;橋距大,穩定性高,但是轉彎不靈活。
④板頭長度。板的前端到前橋最前麵的螺絲孔的距離。
⑤板尾長度。板的後端到後橋最後麵的螺絲孔的距離。
板麵的主要品牌有:Powell(最專業、最老牌)、Element(很結實)、AlienWorkshops(據說很好)、Birdhouse、Newdeal,另外,板麵上貼有一層防滑沙,一般來說應該用Jessup之類的好沙。
3.輪子
滑板輪也是有很大講究的。對於速度除了軸承的精度對其有影響外就要看輪子的性能了。首先是硬度,滑板輪通常是以聚胺酯為主材料,聚胺酯在輪子中占有的比例不同,輪子的硬度也就不同。硬度為85A(A是指硬度)的輪子是比較軟的,適合於粗糙的路麵滑行,滑行時聲音極小,對於喜歡蹬板逛街的朋友是不錯的選擇。但是85A的輪子,因為軟所以比較不耐磨,而且做像側滑刹車之類的動作時很容易把間隔層弄斷掉。一般現在的滑手都選用97A~103A的輪子。這類硬度的輪子既適合在光滑的大理石上以及較平坦的路麵,也適合U池、跳台等道具。在光滑平整處如85A的輪子,也是沒有什麼聲音的;但在粗糙處以及U池上,會發出巨大的隆鳴聲。其次是直徑,38~40毫米的輪子現在用的人已經很少了,這種輪子啟動速度快,但是後勁小,隻適合於很平的路麵,特點是做動作時相當靈活,喜歡做動作的朋友可以試試。45~50毫米的輪子,是馬路式最適用的輪子。52~60毫米的輪子比較適用於各種道具上使用。因為在道具上做動作需要強大的動力,平地動作希望板越輕越好,而在道具上板重有時候可帶來更大的慣性和衝擊力,讓你飆得更高更遠。而在野外,你可以選用60毫米以上的越野輪。專業的山地滑板則是用橡膠做的大輪子。還有就是反彈,輪子的反彈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沒有什麼參數可以參考,不過反彈越強過障礙的能力也就越強。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輪子反彈的性能如何,你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試驗。拆下輪子裏的軸承,你用力把輪子往地上一扔,反彈性好的輪子會彈到天花板上,反彈性差的輪子,隻會貼著地麵撲騰兩下。在光滑的地麵上,也許,兩種輪子能跑得一樣快,但在稍遇到粗糙路況時,高反彈的輪子的優越性馬上就能展現出來了。
4.滑板支架
滑板支架又稱滑板橋,橋在滑板性能的好壞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美國出產的橋大多都是特殊鋁合金製造的,幾乎不再有斷裂的情況發生。滑板橋的橋距是不同的,有126毫米、129毫米、134毫米、139毫米、146毫米等等,不同橋距的滑板橋,配合不同寬度的板麵,使得滑板更靈活,更容易操控。橋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比較高的橋適用於裝大輪子,比較低的橋適用於裝比較小的輪子,這樣滑起來才會比較的舒適,也不太容易發生打彎時輪子碰到板麵或打彎過度造成主橋釘斷裂的情況。Indy、Venture、Destructo、Thunder、Orion、Grindking、Titan(日產)等橋都是不錯的。Indy號稱橋之王,其質量不言而喻。Venture在美國用的人也是相當的多。Destructo是美國銷量第一的橋,其在做圓杠滑橋的動作(比如,50/50,5/0,K~GRIND等等)時,很流暢,而且不會左右亂打飄,非常穩。Orion的橋的PU墊很好,調緊了能像石頭一樣硬,而且怎麼用都不會爆。Grindking的橋最輕,不過中軸鋼筋不是很硬,跳多了會彎,而且不耐磨,隻是它的主橋釘挺不錯的,是反裝的那種。
三基本技術
1.滑行姿勢
一般來說,滑板者都是橫行的。初學者在啟動的時候,不要讓身體與滑板成橫行狀態,否則很容易摔倒。當你第一次踏上滑板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種姿勢比另一種舒服。如果你喜歡左腳在前麵,那叫做RegularFoot,如果你喜歡右腳在前,那就是GoofyFoot。這兩種站法沒有對錯之分,每一種站姿都有很多的偉大的滑板手,你可以隨意選擇你喜歡的站姿,但是通常說來一個人總會偏好一種站姿,這有點像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區別。最終,你會發現你“屬於”哪種站姿。當你發現了你命中注定是那種姿勢之後,與之相反的姿勢就叫做Switched。比如你Ollie的時候用左腳使板尾彈起,使用Switched姿勢,你需要用右腳使板尾彈起。Switched動作非常不好做,就像右撇子用左手寫字差不多難。很多高手兩種姿勢都可以做出動作,但是Switched作出的動作總是不如你習慣的姿勢。倒滑的姿勢就叫做Fakie,你也可以練習Fakie姿勢的動作,但是這比通常的動作要難,但是沒有Switched難。Fakie與Switched不同,Fakie姿勢動作基本和本來的一樣,隻是滑板運動方向相反。
2.滑行和轉彎
滑行的時候,麵向前方,注意不是側麵向前的!前腳踩在中間靠前的位置,後腳處於與前腳平行的地麵上開始蹬地。這時候初學者會犯的錯誤是,蹬地的腳太靠後,以致重心偏後,這樣板子一下就會飛出去。有了一定的速度,就可以把後腳放在前腳後麵的板麵上。身體轉向側麵,開始橫行。一般的轉彎就是把板子向一側壓,自然就會轉過去,當然要注意重心。太急的彎可以由後腳翹起前輪來轉。這個自己練習吧。不過初學者使用這種辦法之後速度損失嚴重,一般很快就停下來了。
3.密技外傳
首先,你必須買或借一塊板子來:70到150元純木製的,它較重且不耐摔,不太適合玩特技,適用於滑行等的基本動作;再就是200到500元的,它是由七層楓木壓縮而成,非常硬,幾乎不會斷,適用於跳躍等一些特技動作,大致上分為此兩種。如果要買的話,最好不要考慮200以下的,要不然會吃虧,因為你如果先買初級的,等到你想玩特技時,頂多隻能跳一點點,這時你的錢可能就會先損失一半!如果你直接買特技的,也一樣可以練基礎,可玩特技,也可用的較久!找一塊又平又空的地,練基礎:
(1)先把滑行練好
把重心放在不動的那隻腳上,在撐滑地麵時身體稍微向前傾,也沒什麼竅門,多滑就會穩了!
(2)轉彎
你平常習慣用哪隻腳撐滑地麵,就把那隻腳放在板尾翹起處,並且施加壓力,而另一隻腳微微抬起,而此時板子會斜翹起。再用手和身體(特別是腰)做適當的旋轉(也是常練就能抓到竅門)。以身體轉的力道來控製轉彎時角度的大小。
(3)停止
最平常的方法就是直接下來並且拿起板子,或用你平常撐滑地麵的那隻腳的腳根摩擦地麵使速度慢下;也可用後麵那隻腳將翹起處用力壓下,使板子成45度;再來比較難的,跳起並接住板身,或用你不動的那隻腳踏板子前麵的翹起處,另一隻腳抬起一點點,並用轉彎的方法使板子很快的側向往前滑行(身體要向後仰),一下就停了,且會發出“嘎”的聲音!
(4)Ollie(豚跳)
把平衡以及基礎都練好以後,你已經可以試試豚跳了!首先,後麵那隻腳放於翹起處,要稍微懸空(就是後腳一半在板上,一半懸空),另一隻腳放在左右四個螺絲的正中間(或向前靠一點,總之不要超過前麵的螺絲),腳尖最好不要超出板子邊緣(稍向後都沒關係);先在原地練習,試試上麵刹車單元讓板子斜翹起,把它練熟,接著你隻用後腳,前腳不要站到板子上,你用力踏下,板子是不是會翹很高?站到板子上試試,並且用前腳成刀狀,就是用鞋子外側邊緣向斜前方畫上去,就是用鞋邊刮板上的砂紙而帶起板子。等到可以跳起且很穩時,試試看跳上一片又大又薄的木板。
(5)FrontsideOllie(180度跳躍)
在你已很熟跳躍後,滑得慢慢的,身體稍微向後傾,後腳稍微壓下翹起處讓板子刷出去,前腳順勢拉回來,一開始練板子一定會常常飛出去,記住腳在跳之前要比一般跳站的分開一點,最好是後腳站在翹起處。而前腳站在四個螺絲上(前腳腳尖要超出板子邊緣一點)。熟練後,可以試試將前腳站的跟“跳躍”一樣的位子,那樣會跳很高的轉180度。
輪滑
一運動簡介
最早於公元1100年的溜冰鞋是利用骨頭裝在長皮靴腳掌上幫助獵人在冬天也能進行打獵。由蘇格蘭人Dutchman於公元1700年爆炸性的創造了第一對溜冰鞋,他希望能在夏天模擬出冰上溜冰,於是用敲釘的木製的線軸長條林木附在他的鞋子上,這年在愛丁堡組成了第一個溜冰俱樂部。下一款新鞋的出現在公元1760年,一位倫敦樂器製造商約瑟夫·瑟決定製造有金屬輪子的長靴。一天他參加妝舞,他從入口溜冰進去演奏小提琴。不過在還不知道如何刹車以及如何控製那雙附有輪子的鞋子情況下,撞向了一麵價值500英鎊的鏡子(當時的鏡子可比金子還貴),撞得頭暈目眩,人嚴重割傷,提琴毀了都無所謂,問題是那鏡子他賠得起嗎?他在一麵巨大的鏡子前結束溜冰表演,直到舞會結束時他仍沒有學到該如何刹車停止和掌握方向。的確,單排滑輪鞋要領不是在於如何開始起步,而是在如何停止。1819年,M·Peitibled於法國發明專利中記載了第一雙單排滑輪,那雙鞋的構造是由2~3個輪子組成一直線,但是這構想還未達到預期的“流行”,以不了了之收場。1823年倫敦,RobertJohn設計一雙溜冰鞋稱它“Rolito”,在這雙鞋的底部成一排地放置了五個輪子。1863年,美國的Plimpton發現一種製造可使用的溜冰鞋的途徑。他提出一雙有四輪的溜冰鞋且輪子並排,這種鞋可以轉彎、前進和向後溜冰。這也就是最傳統的溜冰鞋!1884年,發明滾珠軸承的輪子幫助了以後溜冰運動的蓬勃發展。直到1980年,明尼蘇達州兩位熱愛冰上曲棍球的兄弟,為了在球季之餘能夠繼續練習,便將輪子裝在刀底座之內,產生了第一雙單排輪滑鞋,這種輪子排列成一條直線的溜冰鞋正式的學名為In~LineSkate,這就成為了今天單排輪滑正式名稱。1984年,RollerbladeInc開始研發各種不同用途的輪滑鞋,Rollerblade一直是國際飛輪業界領導品牌,1994年更把ABT簡易刹車係統帶入市場,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單排輪滑。單排輪滑運動,不單隻限於曲棍球運動員,更成為一種時尚休閑運動風行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