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抱怨不如改變,拿出鏟除挫敗的“殺手鐧”(1)(2 / 3)

每天清晨給你的頭腦灑上一點香波,讓每天有一個愉快的開始,則一天裏所有的事都會變好,你所麵臨的挫折就會離你而去。

因此,你可以根據這些重新看待你的挫折。試,真正去試;想,真正去想;信,真正去信。將這些原則真正運用到你的挫折上,一切失敗均能克服。當你能夠借著這些積極的、有創意的想法去努力時,你便可以完全發展自己,再也不會被挫折打倒了。

不要被挫折擊倒

享受工作樂趣,便是展望未來的成功,遺忘過去的失敗。

把錯誤和失敗當作是學習的方法,然後就將它們逐出腦外。

把足以打擊自信心的失敗記憶一一埋藏起來。它們現在已經變成你未來成功的肥料了。

如你不願從錯誤中學習,你便會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隱藏的錯誤會成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際關係和公司本身(尤其如果你是主管人員的話)。掩飾錯誤就像掩飾癌症的症狀一樣,將導致整個機體的瓦解。

在衝破人生難關時,你是否遇到過下列問題:你可曾沮喪消沉?遭遇嚴重挫敗?或為自己所犯的錯誤過分自責?你可曾勞而無獲?你這一生中可曾發生個人悲劇?你可曾因疾病或受傷而造成殘障?你是否因為希望破滅而心情沉重?是否冒險犯難,結果徹底失敗?

以上這些情形,都不應妨礙你達成最後目標。失敗正如冒險和勝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無數次的痛苦失敗之後才得到的。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

享受工作樂趣,便是展望未來的成功,遺忘過去的失敗。

把錯誤和失敗當作是學習的方法,然後就將它們逐出腦外。

討厭自己職務的人,做法往往恰好相反。他們回想過去的失敗,忘卻往日所有的成就,以致摧毀自信心。他們不但記住失敗的情景,還情緒化地將它深植在心中。從未成功的人總是為每一次失敗自責不已。另一方麵,雖會遭遇挫敗但仍喜愛工作的人卻能了解過去犯了多少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從每一次失敗中汲取教訓,以便在下一次能有較好的表現。

我們應將生活中其他不利因素當作修正方向、再度瞄準目標的工具,僅此而已。

化失敗為動力的方法是:

(1)誠懇而客觀地審視周遭情勢。不要歸咎別人,而應反求諸己。

(2)分析失敗的過程和原因。重擬計劃,采取必要措施,以求改正。

(3)在重作嚐試之前,想像自己圓滿地處理工作或妥善地應付客戶的情景。

(4)把足以打擊自信心的失敗記憶一一埋藏起來。它們現在已經變成你未來成功的肥料了。

(5)重新出發。

你可能必須再三試行這五個步驟,然後才能如願達成目標。

重要的是每嚐試一次,你就能夠增加一次收獲,並向目標更近一步。

坦然接受批評不是易事。我們都怕出錯,自小師長便教導我們犯錯是不好的事,會使我們失去親朋的疼愛。但是我們可以學著行動不受情緒左右。

受到批評,不必感到失望、不平或憤怒,而應把精力用來研製一項明確的計劃,以平息批評,重新起步。與有關的人共同研究你的計劃,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彼此抱怨,應該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有時候我們又太勇於自責了。我們會說:“這都是我的錯。”“我什麼事都做不好。”如果是我們的錯,自責倒也無妨,但明明不是我們的錯而強要自責,便有危險。喜歡自責的人內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敗者”的想法。這麼一來,下次你又會犯同樣的錯誤。或是你誤信自己的確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嚐試了。奇怪的是,我們的確能安於失敗。不動腦筋的自憐要比絞盡腦汁分析自己,籌思下次如何成功來得容易多了。

另一方麵,如你不願從錯誤中學習,你便會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隱藏的錯誤會成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際關係和公司本身(尤其如果你是主管人員的話)。掩飾錯誤就像掩飾癌症的症狀一樣,將導致整個機體的瓦解。你如果有責任心,就應勇於認錯。你應該對自己這麼說:“我的能力不僅於此,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好。”或“這件事我沒考慮周全,以後我就知道該注意這件事了。”

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含義。

在逆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

不恰當地歸咎自己隻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不論遭遇何種不幸,隻要能繼續生存下去,就證明了自己不是失敗者。

不幸的人喜歡結伴同行,你那些什麼也做不好的同伴可不願見你脫離苦海,他們要你和他們一起沉淪下去。

自以為別人都是與你作對的人及尖酸刻薄的人,這比患了絕症還要不幸。

雖然失敗,但隻要繼續堅持,繼續努力,你就會成功。

要最終戰勝失敗,第一需要的是勇氣,有了勇氣才有信心,才會采取一係列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