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和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任何成功都包含著失敗,每一次失敗是通向成功必須跨越的台階。愛因斯坦指出:“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台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峰。”失敗,是達到成功的大路,因為每一次發覺虛假的東西後,便使我們誠懇地去尋找真實的,指出一些錯誤方式以後便會小心避免再犯。有誌氣有作為的人,並不是因他們掌握了什麼走向成功的秘訣,而恰恰在於他們在失敗麵前不唉聲歎氣,不悲觀失望。大發明家愛迪生經過6000餘次的失敗,最終才發明了電燈,給世界人民帶來了黑夜中的光明。他在總結這段活動時說:“我對電燈問題,鑽研最久,試驗最苦,但是從未灰心,更不信它試驗不成!失敗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其實,成功與失敗並沒有絕對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敗的盡頭,失敗是成功的黎明。失敗的次數愈多,成功的機會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鍾來訪的客人。成功與失敗的差距隻在完全做對一件事情和幾乎做對一件事情。
二、困境有時就是考驗
人們常說,溫室裏培育不出參天大樹,順水中鍛煉不出傑出的舵手。因此,在順境中,人們依然必須有堅強的鬥誌、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因為一個人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否則就很難有所發展,因為,在順境中人們經受鍛煉的機會相對減少,甚至缺少必須正確審視自己及周圍環境的機會,以便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使順境能夠持續、永久。人處於順境中,並不意味著不須努力就能成就一切。在順境中相對來說人們會較少遇到障礙,較容易取得成功,但千萬不能因此便否認潛藏的逆境、暗礁,有時,順境也會因各種原因而中斷。所以,在順境中必須作好隨時應付逆境的準備。隻有保持清醒的頭腦,端正態度,有崇高的追求,才能使幸福更長久。順境為人們發揮才智和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這種條件本身隻是為人們實現幸福提供了可能性,至於能否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那就要看人們的努力和奮鬥程度了。因此,人們在順境中更應該抓住機遇,奮勇前進,獲得幸福,而決不能讓順境和機遇從自己身邊白白溜掉,浪費青春,浪費年華。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人們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人們可以把逆境當成動力,激勵自己頑強地奮起,去爭取幸福。
成功人士告誡我們,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麵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挫折乃至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挫折失敗而失望,放棄追求。這時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以應付遇到的意料之中或意想不到的挫折,但決不能因此而放棄對幸福的追求。聰明的做法應當是,審視自己所受的挫折甚至失敗,使挫折成為成功的階梯。愛迪生就曾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失敗和錯誤本身是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有所進取、求變創新和參與競爭的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隻要你進取,就必然會有失誤;隻要你還活著,就絕不是徹底失敗!失敗有什麼可怕呢?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在這個天平上,失敗總是傾斜倒向害怕失敗的人。強者與弱者,如果是從實力上對照比較,那麼弱者還有可能揚長避短,巧用心計,戰勝強者;如果是從心理態度上區別較量,那就是缺乏自信、害怕失敗的弱者必然失敗,有時甚至會被某種假象和錯覺所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