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學會讓自己的成功升級(1)(1 / 3)

“認識自我”這句鐫刻在古希臘戴爾菲城那座神廟裏惟一的碑銘,猶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達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至高無上的思考命題。尼采曾說:“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隻有認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自我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突破性的新階段。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長處,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成功。

相信你自己

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

從失敗中培養成功。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兩塊最穩靠的踏腳石。若肯研究它們,利用他們,便沒有別的因素更能對一個人發揮大作用。且回頭看看,難道你看不見失敗曾在那裏幫助過你嗎?

有這樣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已經工作兩三年了。他在聽了一次成功心理課之後,頗受啟發和鼓舞,心情為之振奮。他在課上的當眾講話練習中說:“所有的成功者,盡管他們的出身、學曆、境遇、職業和個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動。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今後,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對他的發言報以熱烈的掌聲。

可是,過了沒多久,他又變得情緒低落了。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上課的時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單位就變得不自信了。原來,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比他學曆高,不是博士就是碩士,隻有他一個人是大本。所以,不論他在家裏事先想得有多麼好,隻要一上班就“前功盡棄”,隻感到自卑而無法自信。

由此看來,自信的道理不難領會,但要真正擁有自信意識,就不那麼簡單了。

自信還是自卑,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嗎?是由學曆、職務和業績的高低所決定的嗎?說來這位大本畢業的年輕人本該很自信了,因為就整個社會而言,他已經是“天之驕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單位裏他的學曆卻最低,因而他無法樹立起自信心。那麼,他若成為碩士、博士就能擁有自信了嗎?恐怕不行,因為碩士、博士的上麵還有研究員和院士呢!如果真的這樣比下去的話,恐怕他即使當上了國家總統也難以自信,因為一個窮國的總統見到富國的總統便又會不自信了……顯然,一個人要真正擁有自信,首先要突破這種“狹隘比較”的心理障礙。

一個人憑什麼自信呢?

有人說,自信來源於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說,某項重任或創新一旦成功了,這個人就會自信。然而,此話雖不無道理,卻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據。一個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擔當重任或大膽創新的時候,就需要自信,也應當自信,而不是隻有在成功之後才能自信。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聰明、能幹和美麗,往往是因為你把自己和別人相比較的緣故,或者是把現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較的結果。人們常常是看到別人怎麼美好和幸運,總希望那些美好和幸運能被自己所擁有,卻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能幹和美麗,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

認識自我,是我們每個人自信的基礎與依據。即使你處境不利,遇事不順,但隻要你賴以自信的巨大潛能和獨特個性及優勢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堅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曆中,在自己所處的社會境遇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發展,如何抉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換句話說,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傑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自我意識究竟如何,取決於你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自信。請記住,認識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礦,擁有自信、自主、自愛,你就一定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現出應有的風采。

一、認識自我,方能相信自己

認識自我是一個漫長、艱難的曆程,常常需要在強烈震撼和頓悟中方能萌生。比如人生中那些重病死亡、離婚、失戀、失業等等重大轉折的感受。

一個人“想”做的,總是比他“能”做的更多。然而,每個人又恰恰是對自己了解得最少。如果硬穿上並不適合自己的衣裳,扭曲本我,蜷縮一團,強作姿態,等於是浪費生命,扮演一個諾言的化身。所以,即使你難以實現真正的自我,也不要強求自己成為本非自己的理想的“假我”。

你到底夢想要什麼?人一生需求很多,但也不外乎兩大類。一是“收獲性”行為:性愛需要、求助需要、利益需要等;二是“布散性”行為:成就需要、順從需要、秩序需要、表現需要、自主需要、親和需要、自尊需要、支配需要等等。對對號,想清楚自己哪些需要最強?那就是你的人生價值取向。宇宙是一團能量,每個生命是一個小宇宙,也是一種能量。但能量的性質、大小是不同的。我們常講的“命”,就是指誕生之點天賦類型、能量大小的差異。“天賦”,屬於生命的智慧;後天習得的,是文化的智慧。兩個軌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和轉化。勤奮者和懶惰者不一樣。勤奮帶來文化的氣息,推動生命智慧成長和升華,造就一個人燦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