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於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的研究內容
劉少奇在參與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對如何把黨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進行了深入思考,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獨具特色且內容豐富。通過對1980年以來關於劉少奇黨的思想建設理論研究的期刊論文、學術研討會議和一些專著的考察分析發現,劉少奇黨的思想建設理論蘊涵了豐富的思想建黨理論。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麵的內容:
1.對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來源的相關研究。劉少奇以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為理論基礎,批判吸收了儒家修養論,並結合中國國情,創立了劉少奇黨建理論,理論來源的科學性直接決定了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的真理性。主要代表性觀點有:王世誼編著的《劉少奇黨建思想研究》書中指出,“劉少奇著重思想建黨理論有三個來源,首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建黨學說是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的主要來源。第二是對中國國情的正確分析。第三是對中國古代儒家“德政”理論的批判改造,豐富了劉少奇的思想建黨理論”[2]p82-87。杜豔華在《〈論共產黨員修養〉之理論來源》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論修養》的根本的主要的理論來源。《論修養》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有機結合的重大成果”[3]p93-96。還有學者認為,劉少奇的黨建辯證法是劉少奇建黨理論的方法論和哲學基礎,“凝聚在這諸多論著中的理論與思想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善於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提出建黨理論原則,指導黨的建設工作的實踐。從而,在全麵係統地闡述、深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黨建辯證法方麵,作出了富有創造性的新建樹”[4]p63。劉少奇哲學思想對劉少奇的思想建黨理論的建構提供了理論與方法指導。
2.對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發展過程的主要研究。劉少奇的黨建思想是劉少奇領導黨建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與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及劉少奇個人經曆關係密切,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的形成發展與劉少奇黨建思想的形成發展階段是相通的。王世誼編著的《劉少奇黨建思想研究》指出,劉少奇黨建思想經曆了三個階段:初步形成階段,即建黨初期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前,主要思想有黨對“左”傾錯誤的清算、在白區工作中黨的自身建設問題;逐漸成熟階段,即1938年至1945年,創立了共產黨黨性修養理論,以《論黨》的發表為標誌,劉少奇黨建思想趨向成熟;再次是理論的初步總結階段,即1946年至1966年[2]p32-80。汪智齊的《劉少奇黨建思想探析》對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形成階段的觀點與王世誼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還有一種觀點是按照中國社會革命與發展階段來劃分劉少奇黨的建設探索曆程階段,這種觀點一方麵遵照了曆史發展階段,但缺乏對劉少奇黨建思想本身發展曆程作出恰如其分的客觀考察。
3.對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內容的研究。關於劉少奇思想建黨理論的內容,國內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第一,劉少奇的思想建黨理論是寓於劉少奇黨建理論之中的內容。王世誼編著的《劉少奇黨建思想研究》“從劉少奇對毛澤東思想建黨路線的提出、大力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努力改造和克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方麵論述了劉少奇黨的思想建設內容”[2]p93-115。牛安生編著的《劉少奇黨的思想建設理論研究》從加強黨的理論建設的思想及現實意義、黨員自我修養理論、組織性紀律性的修養、黨內鬥爭理論、群眾路線和反官僚主義等方麵研究了劉少奇的思想建黨理論。陳君聰的《劉少奇的思想理論研究》提出了劉少奇“著重於從思想上建黨”的理論在內容上包含了“(一)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二)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改造世界觀;(三)教育黨員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5]p1-6。於俊道主編的《劉少奇交往紀實》從劉少奇的人物交往關係中探討了劉少奇的經曆和思想,認為劉少奇強調抓住黨員中普遍存在的根本問題,重視黨員的個人主義思想現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幹部是特殊的教師、共產黨員要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6]。書中以事實材料證明了劉少奇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將事實與理論研究結合起來,為推進劉少奇的思想建黨理論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