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誕生(1 / 2)

《資本論》誕生

1848年歐洲大革命失敗以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們認真地總結了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從中認識到,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這對於指導今後的工人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馬克思領導了工人運動,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歡迎的人”。1849年夏末,馬克思第四次接到“驅逐出境”的命令,以前,普魯士政府、比利時政府、法國政府均曾驅逐過他。為此,馬克思曾憤然退出普魯士國籍,要做一個沒有國籍的“世界公民”。

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號,這一天,幾個警察奉命向他宣讀了驅逐令,這對於當時的馬克思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並不是因為法國不歡迎他,而是因為他此時正陷入“財政危機”,自己家的所有積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經費,連家俱也早已變賣,僅有的一套銀質餐具也送進了當鋪。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將分娩,此時被趕走,困難可想而知。

但是,既然不為反動派所容,就隻有另奔他國了。馬克思攜帶全家,變賣掉所有日常用品,來到了著名的霧都倫敦。來英國之前,馬克思一家是兩手空空,到了倫敦,仍然是身無分文。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舉家遷移。

開始,他們住在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每周房租6英鎊,這對馬克思一家來說,簡直是不讓他們吃飯了!因拖欠房租,房東叫來了警察,收走了馬克思一家的全部東西,甚至連嬰兒的搖籃、女兒的玩具也沒留下。

他們搬進了累斯頓大街的一個旅館,租金每周5鎊,不久,他們又被主人趕走。1850年5月,馬克思搬進迪安大街45號,不久,又因房租遷到了這條街的28號,一家七口住在兩個狹窄的小房間裏。

這年的12月,馬克思領到了一張英國博物館的閱覽證,從此,閱覽室成了他的半個家,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8點左右,回到家裏還要整理閱讀材料所記錄的筆記,一般情況,他都是到深夜二三點鍾才休息。他曾對別人說,我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那麼,馬克思在倫敦博物館裏都做了些什麼呢?原來他是在認真寫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煌煌巨著《資本論》。他每天所摘錄的大量資料,都是在為寫作《資本論》做準備的。其實,早在1843年,馬克思就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了,隻不過到這時,他把主要精力集中運用到了這部書上。據有人統計,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00餘本!

為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說曆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隻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連“藍皮書”他都一本本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