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 / 1)

約瑟夫·庫克說:“機智靈活又踏實肯幹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績,更能取得好成績。”

天賦如果不和敏捷的判斷力、準確的邏輯推理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辛勤的工作聯係起來,就會毫無意義,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社會。有些人的確天賦不錯,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勤能補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很多天資聰慧卻疏於勞作的人,隻靠想象,期待奇跡會出現,而不是付出勞動去爭取,最終還是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稱自己“勤奮一生但壯誌未酬”。在特羅洛普剛剛從事寫作的時候,一個作家的建議使他受益終生,後來,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羅伯特·布坎南。他說:“如果你想成為名垂千古的作家,在坐下來寫作之前,先放一點鞋匠的粘膠在椅子上,有這樣的創作精神才有希望成功。”

英國畫家雷諾茲對天才曾經有過這樣的闡釋,“天才除了全身心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工作非常努力以外,與常人別無兩樣。”羅斯金則說:“當聽到年輕人對天才羨慕不已,推崇至極時,我常會問他這個問題,‘天才勤奮工作嗎?’我關注的是這兩個詞的差別:‘應付差事’與‘勤奮工作’。”

在一般人的眼裏,漢夫雷·戴維肯定算不上命運的寵兒。由於出身貧寒,他接受教育和獲得知識的機會極其有限。然而,他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年輕人,當他在藥店工作時,他甚至把舊的平底鍋、燒水壺和各種各樣的瓶子都用來做實驗,鍥而不舍地追求著科學和真理。後來,他以電化學創始人的身份出任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

在人類的心靈中,有著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勞動者唯一的法門,隻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們的洗禮。如果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穩,那人便是不勞而獲。相反,有了付出才會有成果,勤勤懇懇,低調做事,是獲得成果的法寶。

喬治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小鎮上當老師,薪水十分微薄。其實他的優勢很明顯:教學基本功不錯,還擅長寫作。喬治一邊抱怨命運的不公,一邊羨慕那些工作體麵、薪水優厚的同學。這樣一來,喬治不僅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寫作也覺得索然無味,他開始不務正業,一天到晚琢磨著“跳槽”,希望能有機會調到一個較好的工作單位。

兩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喬治的本職工作幹得一塌糊塗,寫作上也一無所獲。這期間,他試著聯係幾家自己向往已久的單位,但沒有一家單位願意接納他。正在喬治心灰意懶的時候,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徹底改變了喬治的生活狀態。

那天學校開運動會,這在文化生活極其貧乏的小鎮,無疑是件大事,因而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小小的操場被圍得水泄不通。喬治來晚了,他站在人牆後麵,使勁踮起腳也看不到裏麵熱鬧的情景。

這時,身旁一個矮小的男孩引起了喬治的注意,隻見他一趟趟地從不遠處搬來磚頭,在那人牆後麵,耐心地壘著台子,一層又一層,足有半米高。喬治不知道他花費了多長時間壘起這個台子,不知道他因此少看了多少精彩的比賽,但他登上自己壘起的台子朝周圍的觀眾燦然一笑時,那份成功的喜悅,卻令喬治神往。

刹那間,喬治的心被震了一下。多麼簡單的事情啊:要想越過密密的人牆看到精彩的比賽,隻要在腳下多墊一些磚頭。

從那以後,喬治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快,他被評上了優秀教師,各種令人羨慕的榮譽也紛紛落到他頭上,業餘時間,他筆耕不輟,作品頻繁見諸報端,成了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如今,他已是小有名氣的專欄作家。

在這個世界上,投機取巧是永遠都不會到達成功之路的,偷懶更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