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頭低下,把優越感讓給對方,人的品質才會更加高潔,人的才能才會逐步得到提高。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在人際交往的世界裏,那些聰明、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
明朝的徐達,智勇兼備,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幾乎每逢重大戰役他都要被委任為主帥。朱元璋在每次出征前總要對他說:“將在外,君不禦,將軍認為該如何就如何好了。”話雖每次都這麼說,但他卻能隨時隨地控製徐達,他的心腹無時不在監視著徐達的一舉一動。徐達深知其中機關,所以,並不因為朱元璋的那句話而任意妄為,而是每逢稍大一點的事都必然派親信報給朱元璋,處處突出朱元璋的主體地位,讓他有一個做“上司”的優越感,因而才一直沒有遭貶甚至被加害的厄運,君臣關係相處得不錯。
現代社會也不乏這樣把優越感讓給別人的事例,他們不但把優越感分給上司,還分給同事、下屬。我們所見的那些備受愛戴的領導人,通常都是為人十分低調,把工作成績分給身邊每一個人的人,他們在受到表彰和嘉獎時,通常會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耀,這是整個集體的榮耀,是整個集體的功勞,我沒什麼可以炫耀的,要嘉獎就嘉獎在座的所有人吧,是他們創造了奇跡!”而總是處處凸現自己的人,就會遭到別人的冷落。
邱麗雲是某市人事局的一名職員。由於她近幾年工作十分勤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於是人事局領導經過幾番討論研究,派她到市裏某區人事局做主任。
在剛到區人事局當主任的幾個月當中,她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她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在各種彙報中都大談自己的成績,卻很少言及朋友、屬下,甚至將上司的功勞也歸於自己,周圍的人聽了之後都非常不高興,對她避之唯恐不及。這使她百思不得其解。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根本沒一個人再理她,雖然她仍是個主任,但是很少有員工買自己的賬,甚至連上麵的幾位局長都不願理她。她覺得自己活得很空虛,很孤獨,每天坐在辦公室裏唉聲歎氣。
最後終於有一位朋友一語道破了玄機,她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在於不能忍耐,不能把優越感讓給別人。從此她開始很少談自己而多聽朋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說,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有時間與朋友閑聊的時候,她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隻是在對方問她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慢慢地她的人緣又好了起來。
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聰明人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從來不自己獨享榮耀,也不與朋友平分榮耀,他們做的隻是把優越感讓給別人。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人,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他很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朋友中的威信。
其實,不管你是多麼大的人物,都有不足。在生活中保持低調,能夠把優越感讓給別人,是一種做人的氣魄,這樣,不僅自己更清醒,也會贏得別人甚至命運的尊重。這樣,才會永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勝心。你做每一件事時,重視和尊重對方的自尊心,必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如果對方與你有同樣的特長或愛好,對方與你爭強好勝,你最理智的辦法就是先讓一步,即使對方的技藝不如你。當然一味地退讓,對方或許變本加厲,對你視而不見,甚至想盡各種辦法或是手段來打壓、欺淩你,此時你就有必要施展你的才能,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弱者,你是一個能手。但當對方覺得自己不如你時,表現出自卑或屈服時,你就要化幹戈為玉帛,把優越感轉讓給對方,對方一定對你產生敬佩之心,與你和睦相處。如果互不相讓,最終導致的結果會是兩敗俱傷。
人往高處走,而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而低處納百川。生活中我們既要有人往高處走的心態,又要有水往低處流的胸懷。把頭低下,把優越感讓給對方,人的品質才會更加高潔,人的才能才會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