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低調者奉行“沉默是金”(1 / 1)

沉默是為了某種需要而有意采取的行為,適時地保持緘默,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是一種特殊的辦事方法和交際策略。

低調者的“不言”不是不會“言”,而是會言而不言。在某種場合下,沉默也是一種更好的進攻方式,所以,有了適時的“沉默”會更有力量。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在許多場合,一個人的好口才往往發揮不了作用,甚至還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這對人們之間的交往是十分不利的。這時,如果你緘口不言,反倒更利於與人打交道,還會收到意外的效果,這就是“沉默”的力量。

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智慧;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是的,開口是銀,沉默是金。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種交流信息的獨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語言。沉默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素質,也是一種可貴的處世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消息靈通的美國新聞記者,得到了這樣一個情報:羅斯福領導下的一個秘密小組,已經成功地破譯出了日軍要進攻中途島的密碼,並完全掌握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美軍根據這個情報,已經針對性地進行了戰略部署。芝加哥當地的一家報紙根據這位記者提供的稿件,立即把它作為獨家新聞在報紙上發表了。這樣一來,不但會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立即更換密碼和調整戰略部署,而且會使美軍的中途島之戰前功盡棄,處於十分被動挨打的地位。麵對如此嚴重的泄露國家戰時情報事件,有關人員請求羅斯福總統下令嚴查法辦。可羅斯福卻一反常態,他既沒有責令追查,也沒有興師動眾地辟謠,更沒有因此而調整軍事部署,而是裝出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平息了下去,這根本沒有引起日本情報機關的注意,在羅斯福總統的“沉默”態度下,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失敗了,日本開始喪失在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盟軍的戰局因此出現了轉折。羅斯福總統是一個高明的人,他懂得適時沉默的可貴,知道低調處理這種事情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他當時嚴辦泄密者,或大力辟謠,都會引起日本的注意,造成嚴重的後果。

“言”會讓你的心跡袒露無遺。有些人遇到麻煩的時候,常常會嘮叨不止,殊不知這樣卻暴露了自己的弱點。“不言”就是沉默,會讓別人揣摩不透你,會讓別人對你心生怯畏。因此,“不言”不是屈服、不是退讓,而是一種緩兵之計,是為了給對方一些鎮定下來的時間,這樣所有的問題就不再那麼複雜了。

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曾經曆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了洛克菲勒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用拳頭猛擊寫字台的台麵,大發雷霆地說:“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位不速之客恣意謾罵了幾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樣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視著這一位攻擊者,那人越是暴躁,他就越顯得和善!

那位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漸漸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他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於是,他咽了一口氣,他是準備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做爭鬥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寫字台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洛克菲勒的回應,不速之客隻得索然無味地離去。而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抬起頭來,輕輕地一笑,丟過去一個得意的眼色,好像是在說:“幹嗎那麼著急走啊?回來盡情地發泄吧!”然後,繼續他手上的工作了。

如果一個人是處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那麼,任何反駁的語言都是讓他難以接受的。對他的無禮采取沉默的方式,便是給他最嚴厲的迎頭痛擊。低調者每戰必勝的原因,便是當對手急不可耐時,他們依然保持著相當冷靜與沉著。

“不言”的確是人際交往中的一件法寶。那麼在哪些情況下應當沉默呢?

(1)取得成績時需要沉默。麵對鮮花和掌聲,成功者能夠對大家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就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2)遭受困難時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麵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繼續投入到人生新的戰鬥中去。

(3)等待時機時需要沉默。因為上天總是把機會送給最有準備的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臥薪嚐膽。

(4)承擔痛苦時需要沉默。如果親友的悲傷是無法自拔的,那你就默默地陪伴他度過一段時間吧。

(5)溝通心靈時需要沉默。隻有在靜靜的傾聽中才能吸取經驗,彌補錯誤,建立起信任。

(6)具備優勢時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為那是一種光輝。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