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
2011年5月20日上午,福建省文聯、福建文學雜誌社隆重舉行《福建文學》創刊60周年紀念大會。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張帆,原省委副書記何少川,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原省文聯主席許懷中,省文聯黨組書記範碧雲和省宣傳文化、新聞出版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省內外知名作家、編輯一百多人參加了紀念座談會。
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楊少衡主持了紀念座談會。會上,《福建文學》主編黃文山向大家介紹了《福建文學》六十年來發展的幾個階段和刊物近年來在更新欄目、版麵,編輯出版各類專欄、專號,通過舉辦文學講習班等各種方式鍛造作者隊伍,提升作品質量,改變刊物麵貌的種種努力。
省文聯黨組書記範碧雲說,在海內外文學界和全國文學期刊中,《福建文學》始終享有較高的聲譽,已故的冰心老人稱它為“可愛的家鄉刊物”,作家們讚譽它是“祖國南方一塊明麗的文學天空”。60年來,《福建文學》發現和扶持了大批文學新人,編發了大量優秀作品,為我省文學創作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福建作家的搖籃和福建文學的坐標。範碧雲說,《福建文學》刊發的一些作品,如陳仁鑒的《團圓之後》、冰心的《我的故鄉》、巴金的《幹擾》、宗璞的《紫蘿藤瀑布》、菡子的《香溪》、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等,已經深深鐫刻在中華文學的長廊之上,而我省一批又一批青年作家的崛起,也與《福建文學》有著密切關係,許多中青年作者都通過《福建文學》走上文壇。
張賢華、魏世英、季仲、章武、金筱玲、楊際嵐等老編輯分別從不同角度談起他們在《福建文學》編輯部工作、生活的收獲和感悟,他們的講述雖然隻是“冰山之一角”,但他們甘於寂寞,認真負責的精神以及編輯部的學術氛圍和自由民主空氣卻讓在座的許多年輕人生發出感慨與向往。
陳慧瑛、青禾等作者代表談起他們在《福建文學》發稿的經曆。陳慧瑛說,《福建文學》貌似清淡,可骨子裏有一種不媚俗、不欺世的風格氣質,正因為這種風格氣質,她對這本雜誌一直懷有崇敬感恩之心。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孫紹振妙語連珠,他笑稱《福建文學》是他成長的搖籃,回憶了他與首發他評論文章的魏世英編輯的交往點滴,興致勃勃描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早由《福建文學》發起的全國新詩大討論的情形。
《福建文學》主編助理賈秀莉介紹了《福建文學》的編輯工作情況及她在雜誌社工作十年的感受,表達了新一代編輯恪守職業道德,安貧樂道,守望《福建文學》這塊文學聖地的理想與決心。
福建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原省文聯主席許懷中在發言中談到,60年來,《福建文學》始終以培養文學新人為己任,不圖一時轟動,也從未因金錢而低下高貴的頭顱,一直保持著刊物的文學品格,吸引了眾多作者和讀者,幾代作家都從這一塊文學聖地走出來。
福建省原省委副書記何少川回憶了他與《福建文學》在文字和工作中所結下的因緣,對《福建文學》六十年來能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即使在最艱難時期仍堅持文學品格表示讚許,同時他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下,有條件,同時也應該更重視福建的文學藝術發展。
兩次獲得魯迅文學獎的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張帆(南帆)對《福建文學》多年來優良的辦刊風氣表示感佩。他說,六十年的雜誌堆放在一起,所占據的空間是有限的,然而,一本雜誌60年來對人們精神空間的拓展可能有著更為長遠的意義。
為紀念《福建文學》創刊60周年,福建文學雜誌社還編發了一套四卷本的《六十年作品典藏》。黃文山主編在大會發言時介紹,這隻是編輯部選編作品的第一輯,接下來,在適當時候,編輯部將考慮編輯第二輯、第三輯典藏選本,期望能選入更多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