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洪澤湖探秘(1 / 2)

洪澤湖,在今江蘇省西部淮河下遊。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澤湖。洪澤湖為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其幾何形態極不規則,東北—西南向的攔拱人工石壩,距湖心15公裏,其餘為天然湖岸,岸線彎曲,岸坡平緩。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

老子山,位於洪澤湖南岸,為淮河入湖口岸,三麵環水,一山分南北中連接貫通,以秀麗的湖光山色而聞名遐邇。傳說老子是彭祖的後代,生於淮水之濱。他的母親因吃了水中漂來的一隻李子而懷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發蒼蒼,故取名李老子。還因耳上有三個漏,又名老聃,道號猶龍。周王朝為了開發西域,宣揚周禮,派老子西方遊說,漫遊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煉成仙。一天他騎著青牛從天廷飄落到海中一塊礁石上,後海水退了,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他在這裏修道煉丹為漁民治病,人們尊稱他為太上老君,並把這座山叫老子山。

在洪澤湖畔,不少地方流傳著每隔一百年一座古城會浮出水麵的傳說,有人說在湖中心看見過一座古城,還有人說他曾經在古城買過東西。然而關於湖心古城的秘密隻是在民間傳說,也曾有江湖人士進入湖中探尋,但均被湖中迷霧困繞。有不少人因此而迷失在湖中。(注解:經考證,該古城為泗州城,於清朝康熙年間被洪水淹沒。此處與史實有所不同,小說虛構內容,無需深究。)

蕭靈連日趕路來到了老子山下,到得洪澤湖邊。在附近買了條小的漁船,混在附近的漁民隊伍中,每日隨著周圍的漁民下湖捕魚。

蕭靈的捕魚技術從吳家村吳老頭那學來,又經他自己領悟,已有頗深水平。到這洪澤湖中捕魚,常是收獲頗豐。這也引起了周圍漁民的注意。有的前來探討經驗,也有的前來生事。蕭靈甚為熱情,凡來討要經驗的,均是細心講解。來搗亂的,便是幾拳幾腳將其打發。不到幾日,便再無人敢來搗亂,贏得了不少漁民的敬重。

這日蕭靈劃著小船,跟隨幾條漁船一塊捕魚。一路往湖心而來,劃行十幾裏遠。幾條漁船停下,將漁網撒下捕魚。

蕭靈則向著湖心望去,見得豔陽之下。唯獨那湖心幾裏範圍內,迷霧重重,看不清裏麵狀況。

蕭靈劃著小船便向湖心近處劃去。幾條漁船望見,其中一名大漢出來喊道:“林曉兄弟,那湖心危險,你切莫走近。那是鬼城之地,進去了就出不來了呀!”

蕭靈之名現在已經在江湖上為人所知,此番獨自探尋‘隱丹遺跡’,蕭靈不願節外生枝。便在這化名林曉。此刻聞聽得喊聲,蕭靈答道:“錢大哥,你就放心吧!我隻在這周圍逛逛。這鬼城你們已經跟我說過多次了。小弟知道輕重,隻想靠近些,抓些大魚便回。”

蕭靈到得這裏,多番打聽。這洪澤湖周圍漁民間流傳著‘湖心鬼城’的傳說。說是這洪澤湖中心,連通了陰曹地府的一座鬼城。此處常年被大霧環繞,其內迷幻重重。常有各種不明鬼物出來抓尋食物,任何進入迷霧之人都會被鬼物抓去進食。周圍漁民也將湖心的迷霧地帶劃做禁地,過往船隻皆遠遠繞行。

蕭靈劃著小船,繞著湖心迷霧區緩緩劃行。一邊觀察著周圍的地形。見得那迷霧深厚,籠罩了湖心方圓幾裏之地。雖有烈日照射,卻未見有霧氣散開。湖麵上輕風徐徐,也未見那迷霧飄遠。似乎這片迷霧被固定在此處,不會散去。

觀察許久,蕭靈劃著小船繞著湖心迷霧區行了一周。雖隱隱看出此湖心之地被布上了一個大陣。這陣法與周圍湖水相合,簡略看來,竟看不出任何端倪。

蕭靈從小船上拿出一塊碎木片,將小船劃行離得迷霧隻餘一尺之地。而後將木片用力投入到迷霧中。隻見得其內霧氣一陣翻滾,而後又恢複了原樣。其內沒有傳出任何聲響。

蕭靈深感不解,而後又將小床上的一把菜刀投入迷霧。亦是見得霧氣翻滾,未聞聲響。

當下蕭靈又從小船上拿出一根木棍,木棍較長。蕭靈握緊木棍,將其中一截探入霧氣中。

蕭靈隻感覺一股大力從木棍上傳來,慌忙將真氣運起,穩住身形。見得霧氣一陣翻滾,手中木棍上傳來的力量越來越大。力量平行著向一個方向,除了力道變大,卻是沒有其他變化。少傾,力道經木棍傳致蕭靈手中,再傳致小船,使得小船開始轉動。蕭靈正待將木棍拉回,‘砰’的一聲裂響,木棍斷裂,一截在蕭靈手中,另一截消失在霧氣之中。

蕭靈慌忙扶起船槳,將小船旋轉之勢穩住。而後再向遠處行了一段距離。隨後蕭靈又拿起一根木棍探入霧氣之中,感受了一下力量方向,而後迅速將木棍收回。就這般,蕭靈再繞得湖心迷霧一圈,不斷用手中木棍感知各處力道方向。一圈之後,蕭靈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心中道:“這霧氣中傳來的力道平行向內,整個迷霧區呈旋轉之勢。落入其中的物品,在這股大力下,均漂浮旋轉,不會直接落入水中。難怪不會傳出落水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