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先發製人(1 / 2)

警三營是在豐安東北七十裏外望山鎮的地方民團基礎上組建的,統軍校尉張金彪和營中主要軍官都是李通舊部。兩日前張金彪接到李通的一封親筆信,要其整備兵馬準備攔截從豐安方向潰逃來的怛達人。張金彪絲毫不敢大意,一連三日夜不卸甲守在營寨中,兩名典軍校尉則分赴防地的東西兩翼督導備戰。通往漠北草原的各個關隘都嚴陣以待,準備迎頭痛擊怛達潰兵。

“大哥有消息了。”典軍校尉謝橫匆匆而入,謝橫原是望山民團的總教頭,望山的大戶,民團被改編為警三營後,楊昊本意要他出任統軍校尉。謝橫以資望不足為由,堅持不肯就任。張金彪來望山後與他一見如故,二人結拜成了兄弟。

“來了多少人?”張金彪急切地問。

“一共就二十來人,個個狼狽不堪,看來是吃了大敗仗。”謝橫端起張金彪的茶碗猛灌了幾口。張金彪無心計較這些,急忙又問:“他們朝哪個關口來的?咱們的人能攔得住嗎?”

“攔是肯定能攔得住,隻是……”謝橫欲言又止。張金彪忙打發了幾個侍從出去。

“快說,究竟怎麼啦。”張金彪聽到能攔得住李少卿,已經是心花怒放。自己由糧草官出任統軍校尉,底下不服的人可不少。拿住了李少卿那無疑是大功一件,看他們還能說什麼?

“李少卿身邊有個女子,是使署裏的女書辦名叫淺水清。大哥,有這個人在,我看咱們還是不要攔了。”

淺水清之名,張金彪何止是聽過?據說自己能出任警三營的統軍校尉還虧了這個淺水清呢。自己由隊正轉任糧草官已有十年,十年之間未帶過一兵一卒。李通提議自己出任警三營統軍校尉時,底下反對聲一片。

淺水清跟楊昊說自己雖然帶兵經曆欠缺,但熟悉漠北各族風俗習性,善於與各族打交道。警三營畢竟是二線的警備軍,戰備任務並不重。隻要實心用事,統軍經驗稍有欠缺也可以當好家。

傳聞是否屬實,張金彪不敢妄言。但自從這個女人進了防禦使署做了書辦後,她和楊昊之間緋聞就一直不斷。張金彪究竟是讀過幾年書的人,無心去管這些是是非非。但他心裏也清楚這個女人現在就是李少卿的護身符。她會保佑李少卿平安無事的。

張金彪心頭的狂喜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他沉思良久,問謝橫:“你怎麼看?”

謝橫知道何去何從張金彪心裏已經有了主張,但他是個直性子從來是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

“抓不到李少卿固然有過,但還會有人幫我們求情。倘若要是傷了淺水清,到時真的會死無葬身之地。”

張金彪哈哈一笑,道:“兄弟此言正和我意,就按你說的辦。要殺頭,殺我一個人的,絕對不會連累兄弟你的。”

楊昊子夜時分才趕到望山鎮。

豐安城外一戰,雖然全殲歸義軍主力,但自己的三個營也損失殆盡,豹營傷亡三百人,烈火營、旌旗營各自損失了三分之二,已經處於癱瘓狀態。楊昊留下旌旗營餘部打掃戰場,收治傷兵,自己率豹營和烈火營餘部三百多人輕裝來追李少卿。

在望山鎮南二十裏,楊昊與九娘關的鐵鐺營兩哨人馬會合。

張金彪率眾迎出十裏地,楊昊問及李少卿行蹤。張金彪跪地請罪,楊昊怒道:“放虎歸山,後患無窮。貽誤軍機,罪當處斬!”張金彪連聲請罪。

如謝橫所料,程克領和豹營統軍校尉薑濤都站出來為張金彪求情。程克領道:“陣前斬將於軍不利,北上追敵,正要用人。肯請將軍饒他一命,讓他戴罪立功。”薑濤則勸:“張校尉熟知塞北各族風俗人情,由他引領事半功倍。”

楊昊怒喝道:“若不是眾人求情,我定不相饒!暫革去張金彪統軍校尉之職,由謝橫代理統軍。張金彪隨程克領、薑濤一同渡河追擊李少卿,若是拿不回他的人頭,我便拿你的人頭來頂。”張金彪諾諾而退。

當下,楊昊任程克領為主將、薑濤為副將,率豹營、鐵鐺營兩哨、警三營一哨四百餘人渡河追擊李少卿。楊昊自己則帶著烈火營殘部趕往冰岩穀。

十天前,楊昊由小長安秘密趕到永豐,除了逼張延年表態倒曾,還為部署北伐林中部。

曾重陽到豐州後,借肅清王守澄餘黨為名大肆清洗楊昊舊部,西寧軍一片混亂。十二營之首虎營的骨幹全部被清洗,最後竟被逼反叛。豐州營被汙稱反叛,官兵損失殆盡,連番號也被曾重陽撤銷。其他各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重創。同僚相互攻訐,朋友相互猜疑,軍紀廢弛,人心渙散,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袍澤之情蕩然無存。不倒掉曾重陽,豐州和西寧軍便會毀於一旦。

張延年早有倒曾之心,但他素來行事謹慎,又自覺力量不足,所以采取了守晦觀望的態度。一見楊昊回到豐州,他便立即轉變態度,宣布扶楊倒曾。永豐、豐州軍政民早已厭惡了曾重陽的亂政,紛紛表示擁護楊昊回豐州主政。被金風營扣留的張虎臣則下令豐州各級官署立即結束清肅,為死難者平冤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