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劍南(1 / 2)

潁王府的東南角有一所偏僻的小院,麵朝南三間正房,東麵有兩間偏房,院中有兩株槐花,時值冬日,槐花樹上落葉已盡,隻剩光禿禿的筋絡。這所小院是潁王府太監總管汪春的住所,身為王府總管,有一處屬於自己的小院並算不得稀奇,稀奇的是這所小院有兩扇門,一扇在王府內,一扇卻可直通潁王府之外。

有門可以直接到外麵,這表示這是一所獨立的宅邸,身為太監能擁有一所獨立的宅邸,這是幾輩子才能修來的福氣。

張鶯鶯正在清掃地上的積雪,看到汪春吃力地捧回一個紫檀木盒,她丟了掃帚正要上去幫忙,臉上早已笑成一朵花的汪春突然向她丟了個眼神:“快把門關上。”

小院有三間正房和兩間堆雜物的偏房,汪春住在正房東廂,張鶯鶯住西廂。地爐裏的炭火正旺,正房裏暖烘烘,但空氣中卻彌漫著一股難聞的煙味。

汪春皺了皺眉頭:“傻丫頭,你怎麼不燒白炭呢?白炭沒煙呀。”

張鶯鶯道:“白炭不好起火,女兒嫌麻煩,故而就用黑炭了……”

汪春嗬嗬笑了起來,他把紫檀木盒放在桌案上,自己到偏房取來半簸箕白炭。撥開封存炭火的炭灰把木炭一塊塊架上。汪春一邊撥弄著炭火,一邊跟張鶯鶯打趣:“你呀,真是連說個謊也不會。嗯,你是嫌這炭金貴,舍不得是吧?”

張鶯鶯抿嘴一笑,她默認了。這種白炭是河東進貢來的貢品,耐燒熬火,無煙,無異味,李昂常將此炭賞賜給諸王親貴,以示寵信。潁王李炎和安王李溶每年可得三千斤。其他王公大臣隻能得到一千斤。

潁王府人口眾多,若是人人都用,三千斤木炭肯定是不夠。若單供李炎王妃用,又肯定有富餘。身為大總管,汪春自然有權決定富餘的白炭讓什麼人用,不讓什麼人用。因此對張鶯鶯的這種做法頗有些不以為然。

“不管是白炭還是黑炭,都是拿來燒的,王府裏有這麼多的炭,殿下那邊是怎麼用也用不完的。我們不用也是給別人用,何苦便宜別人,虧了自己呢?”

張鶯鶯咬了咬嘴唇,認真地說道:“幹爹是王府總管,留點炭自己用,自然是受用的起。但王府裏總有些亂嚼舌根的人,他們說的話早晚還是要傳到殿下、王妃的耳朵裏去的。女兒以為幹爹不值得為這點小事在殿下、王妃那邊跌了身份。”

“不必管他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殿下、王妃不會因為這個怪罪幹爹的。”

汪春故作輕鬆地說道。其實他心裏也清楚,自自己調任潁王府總管以來,下麵就一直有一股勢力明裏暗裏在跟自己較勁。李炎幾乎從不過問王府內務,王妃體弱多病,無力過問。下麵的管事們沒了管束,偷奸耍滑,貪汙公帑,把潁王府鬧的烏煙瘴氣。自己上任後,銳意革新,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因此暗中總有一股力量在跟自己過不去。

張鶯鶯咬著嘴唇說道:“雖說都是謠言謊話,但說多了聽多了也難免成了真話。王妃是一副菩薩心腸,難免給壞人可趁之機。幹爹又何苦在這些小事上授人以柄呢?”

汪春聽到這心中頗為感慨,沒想到十歲的孩子能有如此見識,又能把話說的這麼溫婉。潁王妃耳根子是出奇的軟,好話歹話她總是一聽就信。張鶯鶯說的不錯,自己何苦在這種小事上授人以柄呢。

於是他把剩餘的白炭收了起來,提回偏房換了一簸箕黑炭過來。張鶯鶯見到自己的意見被采納,心中頗為興奮,看見桌子上的紫檀木盒,就問:“這裏麵裝的是什麼寶貝?”

汪春興致盎然地說道:“你猜猜看,若是猜中了,幹爹有賞。”

張鶯鶯擰眉思索一陣,答道:“多半是金銀珠寶。”

汪春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道:“再猜一次。”

張鶯鶯又想了想,道:“若不是金銀珠寶,也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不對,還是金銀珠寶,一定是的。幹爹,你說是不是?”

汪春豎起了大拇指:“好見識!你怎知道盒子裏裝的是金銀珠寶?”

張鶯鶯嘻嘻一笑道:“幹爹剛一進門就讓女兒把院門關好,可見您並不想讓外人看到紫檀木盒。您用了兩隻手才將木盒放在桌案上,這表明盒子很沉重。這麼小的一個盒子裏麵除了金珠,又會是什麼呢?”

汪春把紫檀木盒搬到地爐前,當著張鶯鶯的麵打開盒蓋,盒子裏是碼放的整整齊齊的金條和八顆雞子大小的珍珠。張鶯鶯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黃金,一時驚得目瞪口呆。汪春拿起一顆珍珠對張鶯鶯說道:“這一顆珍珠就價值一千兩銀子,八顆就是八千兩。你知道這世上有多少人窮其一生也賺不來這一顆珍珠啊。”

汪春把珍珠放回紫檀木盒,鎖好,然後把木盒推到張鶯鶯麵前:“你替幹爹好好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