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流膠病的發生與防治
桃樹流膠病是當前桃樹上普遍發生的病害,而且發病嚴重,特別是管理粗放和樹勢衰弱的桃園,發病株率可達90%以上,此病嚴重削弱樹勢,影響產量、品質,重者導致死枝死樹,威脅著桃樹的生產和發展,也是果農最撓頭的一種病害。
一、發病原因。桃流膠病的發病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非侵染性的病原,如機械損傷、病蟲害傷、霜害、凍害等傷口引起的流膠或管理粗放、修剪過重、結果過多、施肥不當、土壤粘重等引起的樹體生理失調發生的流膠。另一種是侵染性的病原,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階段屬子囊菌亞門,無性階段屬半知菌亞門。
二、症狀及發病規律
1、非侵染性流膠主要發生在主幹和大枝上,嚴重時小枝也可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後分泌出半透明、柔軟的樹膠,雨後流膠重,隨後與空氣接觸變為褐色,成為晶瑩柔軟的膠塊,後幹燥變成紅褐色至茶褐色的堅硬膠塊,隨著流膠數量增加,病部皮層及木質部逐漸變褐腐朽(但沒有病原物產生)。致使樹勢越來越弱,嚴重者造成死樹,雨季發病重,大齡樹發病重,幼齡樹發病輕。
2、侵染性的流膠主要危害枝幹,也侵染果實,病菌侵入桃樹當年生新梢,新梢上產生以皮孔為中心的瘤狀突起病斑,但不流膠,翌年5月份,瘤皮開裂溢出膠狀液,為無色半透明粘質物,後變為茶褐色硬塊,病部凹陷成圓形或不規則斑塊,其上散生小黑點。多年生枝幹感病,產生水泡狀隆起,病部均可滲出褐色膠液,可導致枝幹潰瘍甚至枯死。桃果感病發生褐色腐爛,其上密生小粒點,潮濕時流出白色塊狀物。
侵染性流膠病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枝裏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散發生分生孢子,隨風而傳播,主要經傷口侵入,也可從皮孔及側芽侵入。特別是雨天從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順枝幹流下或濺附在新梢上,從皮孔、傷口侵入,成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幹內潛伏病菌的活動與溫度有關。當氣溫在15℃左右時,病部即可滲出膠液,隨著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加重。侵染性流膠病1年有兩個發病高峰,第1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以後就不再侵染危害,病菌侵入的最有利時機是枝條皮層細胞逐漸木栓化,皮孔形成以後。因此防止此病以新梢生長期為好。
三、綜合防治措施。根據以上症狀及發病規律,在生產實際中防治此病應以農業防治與人工防治為主,化防為輔,化防主要控製孢子的飛散及孢子的侵入發病的兩個高峰期。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桃樹的抗病能力。
對病樹多施有機肥,適量增施磷、鉀肥,中後期控製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負載,協調生長與結果的矛盾,保持穩定的樹勢。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桃園濕度。適時夏剪,改善透風透光條件,同時防治好其它病蟲,特別是桃樹的枝幹害蟲,減少病蟲傷口和機械傷口。
2、消滅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進行清園消毒,刮除流膠硬塊及其下部的腐爛皮層及木質,集中起來燒毀,然後噴5°Be石硫合劑消毒,後進行樹幹、大枝塗白,消滅越冬菌源、蟲卵,同時還可預防凍害、日燒發生。
3、桃樹發芽前,樹體上噴5°Be石硫合劑,殺滅活動的病菌。
4、生石灰粉防治法:近幾年來,用生石灰粉對桃、杏、李等果樹發生的流膠進行了防治試驗,效果很好,治愈率達100%。具體做法是:將生石灰粉塗抹於流膠處即可,塗抹後5-7天全部停止流膠,症狀消失,不再複發。塗粉的最適期為樹液開始流動時即3月底,此時正是流膠的始發期,發生株數少流膠範圍小,便於防治,減少樹體養分消耗。以後隨發現隨發動人力塗粉防治,陰雨天防治最好,此時樹皮流出的膠液粘度大,容易沾上生石灰粉。流膠嚴重的果樹或衰老樹用刀刮去幹膠和老翹皮,露出嫩皮後,塗粉效果更好。此法簡便、有效。
5、生長季適時噴藥: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膠病彈出分生孢子的時期,可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噴15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效靈、果病靈等進行預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侵染性流膠病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噴1次1000倍液菌毒殺或菌毒清、菌立滅等,交替連噴2-3次,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根據病情盡量減少噴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