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雞生蛋個個大
有這麼一家H服裝公司,說是公司,實際上除了三個活人外加一肚皮知識之外,別無餘物。資金?無形的,就是腦海中的智慧。有形的呢?一個子兒也沒有。
這家服裝公司沒有資金,但有的是智力、精力、組織能力,有的是發財點子。成立之初,他們更決計使一招發財空手道,賺它一筆大錢。
首先,他們作了一番市場調查,掌握了服裝業市場供求情況,找出了入手處:就從生產服裝的原材料之一——原棉入手。
他們了解到,河北某縣正在鬧賣棉難,棉農手中的大量棉花積壓無買主,叫苦不迭,於是,他們直奔而去。果然有不少好棉庫存,沒人問津,幾經談判之後,便以先貨後款的方式,簽訂了供銷合同。記住,是先貨後款。而且,付款期定在兩個月之後,一次付清。
棉農自然高興,因為積壓下去,不如現貨賒銷,反正早晚也得付款收錢,管他呢。
而H公司有了這批好棉,使起發財空手道便有了依托。
棉花收購之後,便由棉農負責發運,運到了H公司指定的某地。這裏有許多家縣棉紡廠因材料不足,早已停工待料了。他們對於大賣主的來臨,奉若貴賓,形如上帝下凡一般。幾經交涉,便簽訂了來料加工合同,加工費在交貨後一個月分兩次支付。棉紡廠反正沒活幹,又何必考慮那麼多呢?於是,便先墊支,開工上機了。這樣,沒過多久,棉花便變成了棉布。H服裝公司便由棉紡廠發貨,再運往服裝加工廠。
服裝加工廠接下這批加工業務之後,日夜加班加點,一個月後,全數加工成了各式各樣的時髦服裝。
與此同時,H服裝公司又立刻在大都市招聘時下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種流動攤販,各種銷售點及二級批發小商。簽訂供銷合同,現錢現貨,約定取貨日期,交款後馬上取貨,當日辦妥。由於這一大批服裝款式新潮,讓利折扣極大,一下子,全部都批發出去。
於是,買主們便到服裝加工廠拿著現款等發貨。工廠加工一批,就賣出一批,沒有半點時間停留。這樣,H服裝公司坐地收錢發貨,不多時間,全部批發完畢。
之後,便逐個付加工費,付棉布加工款,付棉花錢。剩下的,就是H服裝公司的利潤了。在這整個運作過程中,省卻了許多費用,不掏一分錢,就發了大財。
財 富 點 拔
沒有本錢能不能發財?本例就是答案:能!辦法之一就是先貨後款,因風吹火!隻要你熟悉國情,熟悉世情,熟悉行情,精通流通術數,那麼,使起空手道來,就全不費力了。
捉人腳痛,借人難處
某市一家無線電廠,早些年一窩蜂地購置了一條彩電生產線。由於有貨無市,企業轉產,生產線便成了廢物,成為該廠一大心病,丟棄可惜,放著又浪費資金。廣州的嶽某得知後,一拍胸膛,財大氣粗地說:“我全要了。”
嶽某的條件是:按原價100萬收購,但先貨後款,同時加價利息款20萬元,共120萬元,一年後一次付清。
無線電廠欣喜萬分,而私下卻替嶽母擔心,這個包袱如何甩掉呢?殊不知,嶽某正在玩空手道呢。
其時,俄羅斯正在急需添購彩電生產線,但苦於沒有資金。但他們有價廉物美的遊艇,舉世聞名。首先,嶽魁打算用100萬元的彩電生產線換回價值120多萬元的豪華遊艇,或許更多。
之後,利用遊艇在湘江上開辦旅遊觀光娛樂項目。因為該市是有名的旅遊勝地,人口流量特大,而且,這裏還有一個風景宜人的小島,在此經營旅遊娛樂業,管保有賺。其次,嶽某有了投資就可以注冊辦公司,用遊艇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用貸來的款項在當地買地建房,或者開辦綜合性旅遊服務項目。
果然,一年之後,嶽某淨賺了500萬元,還掉無線電廠的120萬,淨餘380萬利潤。真可謂捉人腳痛,利從中來。
財 富 點 拔
捉人腳痛的意思,說的是別人足有疾時,幫他醫治足傷,他就會感激你,送錢上門。用在發財空手道中,捉人腳痛的含義有許多,其中一點就是巧妙地利用別人的難處,從中發大財。嶽某麵對無線電廠閑置的彩電生產線一胸脯:“我全要了”既去了無線電廠的心病,又滿足了俄羅斯的需求,空手一翻,賺了幾十萬。
以力氣生資本
許先生的家庭出身並不貧困,也不會受到饑寒的壓迫。但他對家庭的過分溺愛相當反感,認為這樣下去,隻能成為紈絝子弟,將來一無所成。因此,為了改變自己養尊處優的地位,許先生執意要離家出洋,去經受一番磨練,幹出一番無本創業的驚人事跡來。
說做就馬上行動。許先生向他二姐借了100銀元,踏上了遠涉新加坡之路。到新加坡時,除去路上盤纏及各種花銷,隻剩下5元錢了。他按照離家前聯係好的地址,找到了經營商店的親戚陳永章,在他的店裏當勤雜工,晚上就睡在帆布床上。每月的薪金,是12新元。
幾個月之後,許先生省吃儉用,有了一點小積蓄,他漸漸感覺到,在店裏當雜工賺得太少,要完成創業積累太慢了,便改行到船上去打工。當時,陸地上的工作報酬相當低,即使是資曆很深的店裏老掌櫃,也隻有每月30多新元。而在船上工作,一個船工的收入都可以賺到100多新元。
許先生清楚地了解了這些,便毅然放棄店裏的勤雜工作,到船上來幫忙了。這次改行,奠定了他今後事業的發展方向。
1941年,許先生真是好事多磨。首先是婚姻問題。一波三折之後,他終於與來自印尼的南洋女中學生卓一春結婚了。之後,由於日軍進攻新加坡,他便乘船攜妻逃離,去了印尼。
來到印尼之後,許先生和嶽父一道合夥租了帆船,從事海上販運生意。他先從印尼運輸幹糧到新加坡銷售,之後,再從新加坡販運些日用品回印尼零信。每次往返,許先生都親自押運。有一次,他的帆船被日軍盯上了,被日軍炮火襲擊,滿船的貨物連同帆船一塊沉入了海底。幸好許先生水性好,逃得快,才免於一死。後來許先生每提到這次曆險,都有些後怕。但是,為了養家活口,還得繼續硬著頭皮幹下去。
許先生一麵做販運生意,一麵關心時局變化,在日軍宣布投降前幾個月,許先生便預感到了。因此,他毅然用積蓄的一點資產,全部購買橡膠、煙土等印尼土產品,囤積起來,等待時機。日軍投降,新加坡光複之後,許先生便把全部土產悉數運往新加直,一並賣給同盟軍采購部,從中賺了不少錢。這樣,他終於有了不少的本錢,便在新加坡安紮下來,著手創業。開始時,他便從自己最熟悉的土產入手,與人合夥組織了一家公司,專門經營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