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緣起(1 / 2)

九州大陸,四國定天下。

東黎國踞中原以東,國富兵強。多以山地積聚,又因山嶺多以礦山居多所以金石業發達。平地麵積較少,故種植業方麵較弱,需要每年重金向西胤國還有南郡國采購糧食。踞中原以西便是西胤國,此國因平原麵積廣大所以種植業發達成為四國中的農業大國,然兵力卻是略遜於另外三國。踞中原以南則是南郡國,兵強而糧足,商業發達,實力最是均衡,兵力居於東黎國之下。第四個便是北溟國,此國置於九州之北,離中原偏遠,多地終年處於冬雪之季,國力相對神秘模糊,一直是易守難攻之地。

四國周邊的小國一直安分守己,歸順的歸順,自立的自立,不敢對此四國望其項背。

自四國鼎立百年以來,九州大陸上的百姓們一直安居樂業。然天下合久必分,平靜外表下經過百年的沉寂卻漸有暗潮洶湧的跡象,不過是無人捅破其中一層薄薄的窗紙而已。

時值東黎國東承帝登基爾年,雄心勃勃。而西胤國西黔帝登基數月便改革賦稅方案提高稅收以充國庫來擴張軍事,因此東黎國向西胤國常年進購之糧食費用提升。東承帝便借口沒有通過商議妄自提價而發動戰爭隻為控製西胤國以掌握糧食的直接供應。西黔帝年少氣盛接受戰帖出兵迎戰。

就此這層薄窗紙被捅破。

北溟國因著一直有向中原進駐的野心也頻頻向離它最為相近的東黎國邊境進犯,隻南郡國為不折損兵民打著置身事外的牌子隔岸觀火。

東黎國與西胤國對戰數年,西胤國最後因兵力有限處於下風,西黔帝為了長遠發展隻好派出使節議和,提出糧食購價可按原狀並承諾永不斷絕糧食供應。東承帝在前後受敵的狀況下經過深思答應議和,不過要加上聯姻這個附議。西黔帝麵對著東黎國這個強敵隻好咬牙答應。

東黎國此番後便集中兵力對戰北溟國,暫時將此擊退。

自此,九州大陸再次恢複平靜。十多年間雖有東黎國與北溟國多次摩擦,然東黎國與西胤國靠著聯姻這一紅線一直和平處之。

八年後。

酈城荷塘邊,一群家丁因著自己的主子掉了一塊和田玉進了荷塘,現正在幹了水的荷塘下拿著挖地的工具大肆挖掘,岸上的管家則在一旁監工。

十來歲的一個小女孩兒走到管家前,“這位管家可否讓我與你家主人見上一麵?”話語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聲音卻充滿稚嫩。

管家聞言,還想著誰家的野丫頭這麼不懂事,剛想轉身罵話,誰知看向這個女孩兒:上好的綢緞絲衣,尤其雙髻上兩邊各扣著一顆黑亮色的南海黑珍珠,巴掌大的小臉出落得清麗非凡,必是某貴戶人家之女。雖想不耐煩地驅趕,語氣也不敢過硬,“小孩子還是不要管大人的事好。”

小女孩兒不依:“這位管家,我不知道你們挖了這片蓮塘要找什麼貴重的東西,但是物是死的,可這蓮是活的,為何要犧牲一片活物找尋一塊死物呢?”

管家被她這樣一說罵人的衝動立刻有了,顧不得她是哪裏大戶人家的女兒,“這小丫頭片子怎麼說的話!什麼活的死的!我家主子的和田玉可是皇帝賞賜而來的,怎能和這片荷蓮比!去去去,一邊玩去,別在這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