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客觀性和批判
近幾年我的許多工作是捍衛客觀性,向主觀主義觀點進攻或反攻。
首先,我必須澄清我不是行為主義者,我之捍衛客觀性同任何否認心理學中的“內省方法”毫不相幹。我並不否認主觀經驗、精神狀態、智能、心的存在,我甚至認為這些東西有極重要的意義。但我認為,有關這些主觀經驗或這些心的理論應該同其他理論一樣是客觀的。而我說的客觀的理論指的是可以論證、可以接受理性批判的理論,寧可說是可以接受檢驗的理論,不單是訴諸我們主觀直覺的理論。
關於主觀經驗的一些簡單的可檢驗的定律,我可以視覺上的幻覺為例子,例如繆勒-賴耶爾幻覺實驗。我的朋友埃德加·特蘭奈基耶爾·拉斯莫森最近給我看了一個有趣的視覺幻覺實驗:如果觀察一個擺動的擺——懸掛在弦上的砝碼,把暗玻璃放在一隻眼睛前麵,那麼用雙目觀看,看起來它是在一個水平麵上打圈,而不是在垂直麵上打圈;如果把暗玻璃放在另一隻眼睛前麵,它似乎是朝相反方向在同一水平麵上打圈。
可以用獨立的受試者來檢驗這些經驗。也可以習慣地隻用單目視覺的受試看檢驗這些經驗:他們不能報告水平運動。
像這樣一種效應可引致各種理論。例如雙目視覺被我們的中樞譯碼係統用來解釋空間距離,而這些解釋在一些例子中可不依賴我們“較好的知識”而工作。這些解釋似乎起著一種微妙的生物學作用。無疑這些解釋在正常條件下工作得很好,並且是完全無意識的;但是我們的譯碼係統也可以被異常條件引入歧途。
這一切提示我們的感覺器官有許多固有的微妙的譯碼和解釋裝置——即適應或理論。它們並不是具有“有效”理論的性質,而是具有猜想的性質,因為尤其是在異常條件下,它們會產生錯誤。這種情況的結果是由於沒有未得到解釋的視覺感覺資料,沒有在馬赫意義上的感覺或“要素”:凡“給予”我們的是已經解釋的、譯碼的。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建立一種主觀知覺的客觀理論。這將是一種生物學理論,它不把正常的知覺描述為我們主觀知識的主觀來源或主觀的認識論基礎,而是描述為機體的客觀成就,通過它機體解決了一些適應問題。而根據猜想這些問題是可以詳細說明的。
將會看到這裏提出的觀點離開行為主義有多遠。至於主觀主義,雖然這裏提出的觀點可以使主觀經驗成為它的對象,它用以工作的理論或猜測可以是完全客觀的和可檢驗的。
這隻是客觀主義觀點的一個例子,我一直在認識論、量子物理學、統計力學、概率論、生物學、心理學和曆史中為客觀主義觀點而鬥爭。
也許對於客觀主義觀點最重要的是承認(1)客觀問題,(2)客觀成就,即問題的解決辦法,(3)客觀意義上的知識,(4)批判,它以用語言表述的理論為形式的客觀知識為前提。
(1)雖然我們可能感到被一個問題困擾,並強烈地要解決它,但問題本身是客觀的東西——正如蒼蠅,我們受它困擾,並且強烈地要擺脫它。說它是一個客觀的問題,它存在著,它在某些事情上可能起作用,這些都是猜想。
(2)通常由試錯法發現的問題解決辦法在客觀意義上是一個成就、一個成功。說某種東西是一個成就,那是猜想,它可以是一個可論證的猜想。論證必定同問題有關,因為成就或成功,像一種解決辦法一樣,總是相對於一個問題的。
(3)我們必須把客觀意義上的成就或解決辦法同成就、知道、信念的主觀感覺區分開來。可以把任何成就視為某一問題的解決辦法,因而視為廣泛意義上的理論;並且視為它本身是屬於客觀意義上的知識世界——確切地說,問題及其試驗性解決的世界,與它們有關的批判論證的世界。例如幾何理論和物理理論屬於客觀意義的知識世界。一般地說,它們是處於種種批判討論狀態中的猜想。
(4)批判可以說是在非基因水平上繼續自然選擇的工作:它以已表述的理論為形式的客觀知識的存在為前提。因此隻有通過語言,自覺的批判才成為可能。我猜想,這是語言具有重要性的主要理由;並且我猜想正是由於人類的語言,人才有他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