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情形,宋公方信傳話人並未胡言,果真是接他來考試的。他於是走過去與那秀才並排坐下。不多時,試卷從天而降。接來一看,上題八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兩位秀才略一審題,隨後運筆如飛。很快便寫好了文章呈了上去。
宋公文章中的一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堂上各位看了傳讚不已,遂將他喚上前去,說道:“河南那邊現缺一位城隍,以先生之才頗稱其職,如今且將此城交與先生守護,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大事。”宋公聽了這話,恍然明悉其中道理。無奈家有老母無人照料,由凡人驟升為神仙,自是美事,可怎忍棄老母於不顧,故而哭拜於地,請求諸位上仙,且發慈悲,容他贍養老母直至終其天年,再去赴任。堂上為首的那位上仙,聽了此番訴說深為所動,即刻命人查閱生死簿,得知其母尚有九年陽壽。諸神正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關帝提議,不妨讓剛才共試之落第秀才姑且代職九年,待期滿之後,再讓宋公接任不遲。諸神聽了均無異議,皆讚此法可行。為首上仙因而囑咐宋公:“此等要事,本是不該推辭的,但念你是一片孝心,姑且給假九年,待期滿之後,當複相召。”隨後又激勵了秀才幾句。二人聽了,跪地叩首,再拜而退。
秀才送宋公至郊外,以詩贈別,留名長山張某。但事後宋公也記不清那首詩的全部內容了,隻記得裏麵有一句:“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當日宋公與張公道別之後,騎馬回到家裏,恍惚間,忽然驚醒,有如夢寤。而此時他其實已經死了三天了。宋母正自悲傷,忽聽得棺槨中動靜不小,一時轉悲為驚,由驚至喜,試探著將其扶出,過了小半天,總算緩過神來,隻是對夢中之事頗感驚異,未敢輕信,因而派人到長山縣去打聽,不料果有一位姓張的秀才於當日死了,宋公在驚異之餘,也隻好信了夢中之事。
之後又過了九年,宋母果如生死簿中所記而死。宋公自知九年假期已滿,於是為老母辦完喪事後,便更衣沐浴,進房躺好,無病無痛,安然仙逝。飄飄然,魂靈脫殼而起,穿門而出,但見門外一隊極為排場的迎駕車仗早已等候多時。宋公如約上車,隨車仗而去。在路過其嶽丈門前時,曾登堂跪地一拜,隻是不曾留下半聲言語,令堂上眾人無不詫異,待要問明事由,他卻早已起身離去,事後派人到他家去詢問,才得知他居然已經死了。
“此乃人間神話故事城隍考,具體的實情我卻是不知,如果人間的傳聞無錯的話,你的那位朋友早在數百年前都已經是地府的城隍了。而且還是以大孝心感動天地,傷便漫天的神佛,那位宋哥現在可是大紅人兒呢!”
無言的腦子就像是圖書館一般,每當回憶什麼起來,那就像是百度一下(好吧,我承認的確是有過這方麵,但我一般都是用維基百科的……),看著那白鹿一臉頹然悲涼(這頭鹿的表情到底有多豐富?),當下忍不住長誦起了那蒲哥的城隍考起來。
倒是那白鹿聽完卻是忽然揚起鹿頭,看了眼碧藍的天空。“如此傳聞定有七分可信,天兒那時唯一的遺憾便是沒有送得父親百年,為了此事即便是我百般相勸,整整數十年都未曾笑過。最後天兒也是為了他當時的父親自願與父親的輪回位置換了一下,為了父親能夠直接進入輪回而選擇了在地府之中等候八十餘年,先前在那黃泉之中受得不孝之罪孽的侵蝕十餘年,而後在孽鏡台前被地府的業障之火焚燒了五十餘年,最後在忘川河之上的奈何橋上苦苦走了三十餘年!如果說單純的為了還父恩,我覺得已經足夠了!可是在被我強行給送進地府之時,天兒的娘親還尚在人世,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