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說什麼?”倩倩難以置信的問道,可淚水卻已經不爭氣的從眼眶中流出。
孟阿姨沒有再說什麼,她知道倩倩聽到了她的話,於是便閉上了眼睛,不再說話。
我和佳晨覺得應該給孟阿姨和倩倩留下些私人的空間,便帶著曉雪離開了。直到走到走廊的盡頭,我還能聽見倩倩的哭泣聲。這聲音,在寂靜的醫院半夜,顯得很是淒涼和恐怖。
。。。
孟阿姨留下遺願的第二天,就離開了人世。事後我們才知道,那天孟阿姨突然間的容光煥發,其實便是所謂的回光返照,可憐我們還幼稚的以為真的是孟阿姨的病情有所好轉。都說無論什麼動物都會對自己的死亡有所感知,大象在死亡之前會獨自走到家族墓地中靜待死神的來臨,鳥類會選擇自己的死亡之地。所以,我相信,那晚,孟阿姨一定也已經有所感覺,才會找來我們交代遺願。她之所以沒有對倩倩說,應該是想倩倩少些悲傷。
隨之孟阿姨去世的噩耗,平頭也消失了。平頭在幫助倩倩處理完孟阿姨的後事,照顧著倩倩從悲傷中走出來的一個月後離開了。顯然,平頭還是得知了那晚孟阿姨的遺願,所以,才會選擇離開。
倩倩剛從孟阿姨的事情中走出來,卻又遇上了平頭的離開,但這件事卻意外的沒有對倩倩造成太多的悲傷,她隻在曉雪的照顧下半個月就恢複了。我想,也許是平頭走之前曾經暗示過她什麼,也許是平頭走的時候承諾了什麼,也許是之前媽媽的離開已經讓倩倩傷透了心,如今沒有什麼心可以再去傷了。
平頭的離開,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不過,隨著他的離開,我也終於看開了一些事,弄懂了一些道理。
有的說法認為人是理ing動物,也有的說法認為人是感ing動物。許多年來,如同爭辯“人本善”還是“人本惡”一般,關於人的理ing或感ing討論也從未停止過,各持己見,眾說紛紜。
在我看來,我更傾向於人是一種感ing動物。
曾經有些人將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看作是語言,我認為其實不然,動物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交流方式,不一定非要用語言,也可以是肢體動作;還有一些人認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大腦,也可以稱之為科技,我也以為不然,且不說這諸多年來我們的仿生學的快速發展,即使是遠古時代我們也隻能利用動物的本能來趨利避害,這樣的我們又怎麼能夠覺得比動物“聰明”呢?
我總是覺得,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人的選擇和情感。
對於動物而言,也許在危險關頭,拋下同伴獨自逃生是很正常的舉動,也可以將這種行為理解為“適者生存”,可若是人類處在這個位置上,則不能簡單的選擇逃跑,我們會進行選擇,有些我們認為罪有應得,不值得冒險去救的人,我們可能會選擇放棄,而有些人作為我們的朋友,親人,尊敬的人,我們則要不惜一切代價,乃至自己的生命,去挽留。這就是源於情感的選擇,我們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在於我們的這種思考,我們會去做我們認為對和值得去做的事情,無所謂其困難程度。這也是我認為人最寶貴的東西。
平頭於倩倩,孟阿姨於倩倩,都是生命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可當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要求你放棄另一部分時,你又會怎麼做?必不可少的是糾結。現在的倩倩便是如此,孟阿姨以死相逼,雖然在我們看來,孟阿姨的做法有些過激,可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一下這個決定,我們應該感歎母愛的偉大。的確,所有了解倩倩和平頭的人都知道,兩人的感情如漆似膠。可是,是否現在的牢固感情就代表將來的幸福婚姻?作為朋友,我寧願去這樣想。可是如果作為母親,你便不會這樣想。作為一個已經經曆過失敗的婚姻,曆盡人世間各種滄桑,看盡人世間的醜陋,一生都活在悲傷和痛苦中的孟阿姨來說,她早已經不相信什麼真愛,什麼承諾。我明白,現在的孟阿姨隻是希望倩倩可以平靜而又平凡的度過她的一生。所以,這樣看來,平頭決定不是孟阿姨心中的人選。在孟阿姨那裏,如今平頭對倩倩的好,隻是一種占有yu的體現而已,當占有的目的一旦達成,必定會生厭,那時的倩倩將會經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不管平頭是否能夠從一而終,但身為母親的孟阿姨是不會給倩倩留下一點點的潛在危險的。這便是所謂的將來的長痛不如現在的短痛。
如今,平頭所做的這個選擇也不外乎如此。倩倩於他,甚於生命。他也明白倩倩斷然不會真的如在孟阿姨所承諾的那樣,徹底的與他斬斷關係。但是,若孟阿姨離去,倩倩心中必定會對孟阿姨產生莫大的愧疚。情之所至,愛之所深。平頭選擇了離開,也許兩個人都冷靜一段時間才好。
於是,孟阿姨留下了意願,平頭決定了離開。
兩個倩倩最愛的人,給他們最愛惜的倩倩,卻因愛而留下了無盡的傷害。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