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沉靜,氣氛變得有些壓抑。
……
“多事之秋啊!”
朱康景一聲長歎打破沉靜,隻聽他喃喃自語道:“陝西的賊匪猖獗,韃靼一族形勢逼人,邊國番邦亦不安分……還有江湖之亂,各方勢力之爭……你們乃國之重臣,倒是說說看,該如何處理為好?”最後這一句話,卻是問向下方的眾位大臣。
“這……”
眾位大臣麵麵相覷,誰都沒有說話。
盡管朱康景語氣平靜,可是這些大臣們依然能感覺到,背脊處生起那一絲淡淡的寒意,這個問題叫他們如何回答是好?
朱康景所說之事,哪一樣不是關乎天下的大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回答不當,那就得人頭落地。
氣氛更為凝重!
孔畢忽然覺得,自己似乎幹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本想借著這個機會,將駱奎一次性扳倒,可惜他還是沒能看清楚大局……駱奎經營兩廣這麼多年,根基異常深厚,如果能動,朱康景又豈會遲遲不動手?自己現在這樣把矛盾挑開,卻是令朝廷與廣州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
這件事情要是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引起兵變,直接威脅到江山社稷,那後果……
越想到深處,孔畢越是覺得心悸,急得滿頭大汗。再看皇上剛才的反應,他頓時覺得深陷冰窟之中,恨不得衝上去將那份問罪丹書搶回來,狠狠塞進自己嘴巴裏。
可惜,現在後悔已是無用。
……
“報——”
一聲宣告打破氣氛。
大殿外,一名士兵跪地將一封信箋信舉過頭頂道:“啟稟陛下,伏威大將軍傳來捷報……”
“捷報?哪裏來的捷報?”
大殿中一陣喧嘩,眾大臣相互看了看,眼中盡是茫然。
伏威將軍不是在邊關駐守嗎,最近沒有沒戰勢啊,怎麼會有捷報?難道伏威將軍把邊關打下來了?
這也不對啊!上次傳報還說邊關高手眾多,根本就無法攻破,怎麼現在……
殿上眾臣紛紛猜疑,全部的目光都彙集到一處,就是那份突如其來的捷報。
太監接過捷報,遞上道:“皇上請過目。”
朱康景沒有接過捷報,隻是淡淡開口:“念。”
太監聞言,振了振精神宣讀道:“吾皇庇佑,薊州大捷,五萬將士千裏奔襲,攻占薊州,韃靼兵敗,退守永平……落筆太叔元,天武十年二月廿。”
非常簡單的一份捷報,沒有士兵傷亡的數字,沒有表功顯耀的詞彙,但其中卻陳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韃靼兵敗,退守永平。
朝廷不正在和韃靼族商討議和之事嗎?怎麼會突然打起來的?
所有人心裏都在暗自打鼓,不過看朱康景一副神色自若的表情,看來是早就知道此事,說不定這就是他一早就安排好的。
聰明之人稍稍一想便透……什麼助守邊關,什麼攻打大同,那隻不過是一個騙人的幌子,好一招聲東擊西之策!
可他們卻又想不明白,朱康景怎會事先便安排好棋子?他怎麼知道韃靼族會入關山海?
看著龍椅上高坐的國君,眾人實在猜不透對方心裏在想些什麼。
也許,這就是世人常說的,伴君如伴虎吧!
……
————————————